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69-王氏医案绎注-第5页

臭烂。而神气即清。热亦渐缓。次予西洋参元参生地知母麦冬丹参丹皮茯苓山楂石 斛 豆豉茺蔚琥珀等药调之。粥食日加。旬余而愈。(西洋参三钱。元参片一两。大生地八钱。
二味开水泡汤去渣用汤煎药。酒炒知母一钱五分。紫丹参三钱。粉丹皮 四钱 云茯苓三 钱焦山楂杵三钱 鲜石斛杵先一两 淡盐水炒豆豉一钱 茺蔚子杵先五钱 西琥珀研冲 八分。此方大旨主育阴清热。行瘀安神。茯苓奠中。防阴药败阳。焦楂反佐行瘀。豆豉入阴 药上行清热。) 一少年骤患遗精。数日后形肉大脱。连服滋阴涩精之药。如水投石。孟英予桂枝汤加参 龙 牡。服下即效。匝月而瘳。(遗精数日。形肉大脱。是脾败。非阴亏。炒粗桂木次入一钱。
煨姜三钱。土炒甘草三钱。土炒潞党一两。土炒西 五钱。大枣三枚。醋 龙骨一钱。醋 牡蛎二钱。同杵先。) 某秋间患感。日治日剧。渐至神昏谵妄。肢振动惕。施秦两医皆谓元虚欲脱。议投峻补。孟 英诊曰。无恐也。通络蠲痰。可以即愈。用石菖蒲羚羊角丝瓜络冬瓜子苡仁桑枝橘 络葱须贝母钩藤胆星为剂。化服万氏牛黄清心丸一钱。覆杯即安。(神昏谵妄。肢振动惕。
合之为痰热化风之象。是邪实。非元虚。石菖蒲次入二分。羚角磨冲五分。丝瓜络三钱。
生冬瓜子四钱。生苡仁杵四钱。生姜炒桑枝三钱。旋复花绢包一钱五分。净橘络次入八分。
鲜葱须次入六分。川贝母杵三钱。钩藤钩次入四钱。陈胆星炖和服七分。) 金元章年逾七旬。久患疝厥。每病于冬。以为寒也。服热药而暂愈。终不能霍然。孟英诊曰 。脾肾虽寒。肝阳内盛。徒服刚烈。焉能中肯。以参术枸杞苁蓉茴香当归菟丝鹿角霜桂茯苓 楝 实黄连吴萸橘核等药为方服之。今数年无恙矣。(冬为阴脏主令之时。疝为肝病。肾阴不能 潜庇肝阳。故冬辄发疝。年逾七旬。则其人得天浓能任阴药。潞党参三钱。炒白术三钱。甘 枸杞三钱。肉苁蓉一钱五分。小茴香次入五分。箱归身一钱五分。菟丝饼三钱。鹿角霜一钱 五分。肉桂心五分。白茯苓三钱。川楝实杵先四钱。川雅连八分。橘核杵六分。淡吴萸四分 。) 石符生抱病。亦为陈六顺治困。孟英诊焉。脉沉而涩滞模糊。不分至数。肢凉畏冷。涎沫上 涌。二便涩少。神气不爽。曰。此途次感风湿之邪。失于解散。已从热化。加以温补。致气 机愈形窒塞。邪热漫无出路。必致烁液成痰。逆行而上。但予舒展气机。则痰行热降。诸恙 自瘳矣。以黄连黄芩枳实橘皮栀子淡豆豉桔梗杏仁贝母郁金通草紫菀竹茹芦菔汁等药。三服 而起。调理匝旬遂愈。(脉为气道。痰热阻气。则气不能升降应指。故脉沉而涩滞模糊。不 分至数。肢凉畏冷。胸中一团痰浊。清气反从四旁旋绕。气不流行则表虚。故肢凉畏冷。阳 动阴静。热证病邪多上行。热邪煽痰逆升。故涎沫上涌。二便涩少。气不升则亦不降。痰热 窒肺。肺气不行。故二便涩少。神气不爽。肺若华盖。下覆心脏。热邪窒肺。心处于被动地 位。天君岂能泰然。故神气不爽。姜制雅连八分。姜制枯芩二钱。炒枳实一钱。黑栀皮一钱 五分。淡豆豉次入三钱。苦桔梗次入一钱五分。薄橘红八分。川贝母杵三钱。苦杏泥一钱。
姜竹茹三钱。此方服一帖。更方去栀豉。加方通草三钱。黄郁金八分。紫菀茸次入一钱。芦 菔汁和服二钱。此方服两帖。) 王某夏患感。谢树金治之。病虽退能食。但不能起坐。类乎瘫痪。延已月余。孟英视之。曰 ∶此多服表散。汗出过分。气血两伤。肢骸失其营养。脉微而细。舌亮无胎。予大剂参 归 术熟地杜仲菟丝牛膝山药木瓜萸肉桑枝。数十帖而起。(血赖气生。表散过分。则气伤而血 亦伤。不能起坐。气伤则气不能下行以滋培腰肾。血伤则血不能上行以衔接清阳。脉微而细 。是脉细尤过于脉微。微阳弱。细阴弱。合之舌亮无胎。阴亏尤过于阳亏。潞党参五钱。生 西四钱。净归身二钱。炒白术三钱。炒熟地八钱。绵杜仲三钱。菟丝饼四钱。制牛膝二钱 。甘枸杞三钱。淮山药四钱。陈木瓜三钱。山萸肉三钱。肥玉竹三钱。川续断三钱。酒炒桑 枝四钱。以参 术补气以生血。以熟地菟丝枸杞补阴。以杜仲萸肉续断补阴中之阳。使阴能 上行以交乎阳。以山药玉竹调和乎阴阳之间。以牛膝桑枝分别下行入络。) 劳力人阴分素亏骤感风湿。两膝刺痛酸 。不能稍立。孟英以六味地黄汤加独活豆卷。一剂 知。二剂已。(阴分素亏。风湿中于两膝。法当以补阴治本。以轻扬风湿之药治标。凡病在 下部血分者。非引之至气分不能尽解。酸者。热灼液也。大熟地一两。山萸肉二钱。淮山药 四钱。云苓一钱五分。粉丹皮二钱。生泽泻一钱。西独活次入三钱。大豆卷麻黄水炒次入三 钱。阴亏者非补阴不能作汗。) 张养之妻饮食如常。而肌肤消瘦。汛事如期。而紫淡不恒。两腓发热。而别处仍和。面色青 黄。而隐隐有黑气。俨似虚寒。多药不效。孟英诊之。脉似虚细。而沉分略形弦滑。曰∶此 阳明有余。少阴不足。仲景有急下存阴之法。然彼外感也。有余之邪可以直泻。此内伤也。
无形之热宜以甘寒。义虽同而药则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