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68-王旭高临证医案-第25页

茯苓 怀山药 渊按∶槟榔一味,取其沉降直达下焦,引领辛润诸药至大肠耳,非欲其破滞气也。
又 前方加火麻仁、郁李仁、当归。
穆 思虑伤脾之营,劳碌伤脾之气。归脾汤,补脾之营也;补中益气汤,补脾之气也。今将二方并合服之。
党参 黄 冬术 茯神 归身 炙甘草 砂仁 枣仁 升麻 柴胡 制半夏 木香 陈皮 薛 肾气虚逆,非滋不纳;脾弱运迟,滋则呆滞。然则如何 而可?曰,补肾之阳,即可以转运脾气。从仲景肾气丸化裁。
大熟地(附子三分,炒) 五味子 茯苓 怀山药 肉桂心 麦冬(
元米炒) 牛膝(盐水炒) 山萸肉 陈皮 紫石英 补故纸(盐水炒) 胡桃肉 丁 病本阳虚土弱,而乏生生之气,故脾胃大惫。时当夏 暑,温药难投,补脾虽不若补肾,然酷暑郁蒸,湿热用事,不若补脾胃为稳。
高丽参 陈皮 冬术 炮姜 茯苓 白扁豆 益智仁 谷芽 羊 病本阴虚,时当酷暑,潮热干咳,渐入损途。养阴冀其 退热,然药宜轻不宜重,恐过滋反伤脾胃也。健脾可以加餐,然亦不宜燥,恐燥则劫烁肺阴也。姑拟一方备正。
生洋参 白扁豆 五味子 丹皮 麦冬肉 地骨皮 生苡仁 怀山药 沙参 茯苓 枇杷叶 奚 黄昏咳嗽,肺热也。黎明气升,肾虚也。纳食倒饱,脾 虚也。补肾纳气治其下,清金化痰治其上,运脾培土治其中,三焦并治。
大生地 沙苑子 麦冬 川贝 茯苓 怀山药 六神曲 沙参 牛膝 枇把叶 冯 久咳痰稠,上午发热,面色青黄。左脉细数,右脉软 弱。病属上损。幸大便不溏,尚未过中及下。加谨调养,交夏至节无变再议。
党参 炙甘草 怀山药 麦冬 五味子 青蒿(酒炒) 白芍(桂枝 三分,拌炒) 川贝 茯苓 白扁豆 枣仁 煨生姜 又 咳嗽脉细数,前上午发热,今下午亦热,阴气渐伤。大 便间或带血,脾气虚也。从景岳理阴煎例。扶过夏至节,一阴来复,病无增变,庶几可延。
四君子汤合生脉散,加生地、怀山药、白芍、白扁豆、川贝、
阿胶、红枣。
赵 漏疡日久,阴津暗渗。加以咳嗽气耗,考试劳神,于是 咳甚气升,便溏内热、音哑喉痛等等,接踵而至。脉象细数,已 成劳损。夫精、气、神为人身三宝,一有所伤,便为大患,况三者皆虚乎!敢谢不敏,幸熟察焉。
沙参 甜杏仁 麦冬(元米炒) 生甘草 川贝 茯苓 白扁豆 怀山药 十大功劳 童 年已十七,天癸未通,骨胳瘦小,先天不足也。不时鼻 衄,虚火上炎也。腹痛绵绵,中虚木横也。曾见蛔虫,木横则虫 动也。此属童损。先天不足之症,以后天补之,难矣。
茯苓 怀山药 陈皮 当归 茜草炭 乌药 冬术 白芍 丹皮 川椒 乌贼骨 廉 肾阴虚而气升喘逆,心阴虚而心跳少寐,胃气虚而痰饮 留恋,肝风动而头眩震掉,肠液枯而大便坚干。经云∶肾苦燥,
急食辛以润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肠胃津枯,当滋气血,拟都气丸意。
大生地(蛤粉炒) 茯神(辰砂拌) 半夏 炙甘草 五味子 沉香 柏子仁 石决明 怀山药 麦冬 西洋参 李 阴亏于下,气逆于上,抑塞于中,煎熬津液,气急痰 凝,病成煎厥。本属为难,而药必清滋,效非容易。所虑酷暑将临,外受炎蒸之热,内无宁静之期,则有甚加剧耳。
鲜生地 枣仁(猪胆汁炒) 元参 茯神 牡蛎 女贞子 石决明 羚羊角 远志(甘草汤制) 竹茹 渊按∶煎厥证《内经》述之,世不多见。大抵水亏木燥,肝 家风阳挟痰上扰,阻气机,塞窍隧,与肝风痰火有同类耳。
朱 心跳少寐,是血虚也。气攻作胀,是肝虚也。头眩筋 惕,是肝风也。食少便溏,是脾虚也。平肝气,熄肝风,养营阴,补脾土,是其治也。
制香附 青陈皮 茯苓(赤白各半) 归身 白芍 沙苑子 制首乌 神曲 砂仁 姜 枣 倪 据述有时惊悸,有时肌肉顽木,或一日溏泄数次,或数 日一大便,坚干难出,惟小便常红。此心气郁结,脾气失运。失 运则生湿,郁结则聚火。火则耗精,湿则阻气而气机不利矣。拟荆公妙香散加味,补益心脾,通达气机立法。
西洋参 黄 茯神 桔梗 远志 怀山药 麝香(调服) 辰砂 木香 川连(盐水炒) 炙甘草 麦冬(元米 炒)
共为末,藿香、陈皮汤泛丸。每朝三钱,开水送下。
徐 昔立斋治病,每定一方,令人服数十剂,非心精识果,
乌能如此!然非病家信之真,任之专,亦乌能如此!林也不才,
何敢妄希前哲。然审病既的,药当不谬。从此加鞭,以图进益。
天冬 麦冬 生地 熟地 怀山药 沙参 茯神 枣仁 牡蛎 白芍 洋参 阿胶 红枣 浮麦 此妇年三十四五,从未生育,因惊恐患怔忡头昏,耳鸣火升,发热汗出,食少便坚,将及百日。服此方 三十帖见效。即将此方加重,煎膏常服,几及一年,全愈。后生一子。
谢 汗多表虚,便泄里虚,腹痛中虚,气升肾虚。经停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