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也。盖筋脉肝
心所主,肝血少,则生风,心劳动,则生火,故有外邪内邪之分,若外邪,则风伤卫,脉缓而有汗,寒伤营,
脉紧而无汗,如仲景所论者,故先统言风寒伤形也。又如《素问・调经论》所云阴盛生内寒者,由内伤阳气
也。如其伤阴血,则生肝风,而心火亦炽,风火交烁,必伤筋脉。此形气与内邪外邪之必相应,而有证状可验
也。
\x外邪自浅入深\x
《素问・缪刺论》岐伯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
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
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
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
命曰缪刺。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
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
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此节当与痹病篇众痹、周痹各条合观。盖凡外邪之由皮毛入者,必自浅而深,从络入经,则内连五脏,散
于肠胃,以阴阳十二经内通脏腑者也。故阴阳俱感,五脏乃伤,然邪虽深入,其未离于经者,必当从经而治,以
其由表而入,必使仍从表出,不可轻攻其里,反使外邪内陷,则危矣。故如仲景之治少阴病发热者,邪不离经,
乃用麻黄、细辛通经,以附子助里达表,此邪之浅深,治法先后,不可不知也。如邪先舍孙络,留而不去,络
脉闭塞,不与经通,则邪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谓其病状奇异也。因大络散布周身内外,交互错综,与经脉
之径直而有隧道者不同,故邪客大络,则随络气散漫游走,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皆与十二经相干涉,
而分布于四肢之末,其邪游走,不入经俞,故为奇病,如俗名流火游风之类也。治之当用缪刺,以左取右,以右
取左,不同治经之法也。若邪客于经,亦有偏左偏右,互相移易者,必用巨刺以治经,非同刺络之法。缪刺浅,
巨刺深,以络浅经深也。邪在大络,其痛游走无常,与经病之痛有定处者不同。络病之痛,言与经脉缪处者,与
经环回而不在经中。盖十二经交接之处,皆由络脉通贯,而络与经之首尾缪处,故命曰缪刺也。此下皆言络病,
方脉家必须明之。刺法另有专科,而药治亦同一理也。
\x邪客手足三阴三阳之络\x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
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
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病。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喘息支 ,胸中热。
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
邪客于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 始。
人有所坠堕,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
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
邪客于足阳明之络,令人鼽衄,上齿寒。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咳者,温衣暖食。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
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息。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
邪客于五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
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
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以竹管吹其两耳,剃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数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手足阴阳十二经交接之处,皆由络脉通贯。经如粗枝而直,络如细枝而横,由络分枝而更细者名孙络,故
经有阴阳浅深,而络亦如之,其部位皆随经而缪处者也。以上所列病证,皆络气行到之处邪客之,其气或闭或
逆,故现诸病。其同一经而有重迭病证不同者,因经之首尾皆有络,而部位又有浅深高下,故其现病各异也。若
其流行次序,及十二经所现病证,已详经络门中经脉篇,当合观之,义理更明也。惟络脉既通经之首尾,而又
散布周身,其孙络浅在皮腠之间而脉愈细,故受邪则气闭不通,凡麻木、痹痛及游走不定者,皆为络病。而阳
络在表,故伤则血外
溢而为吐为衄;阴络在里,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