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回阳兼镇水之方。
通脉四逆汤方第一百零四
[方义]
此回阳之方,治阴盛于内,格阳于外,或阴盛于下,格阳于上,即古人所谓“真寒假热”证,或“阴极似阳”证。
[主治]
少阴病,下利清谷,手足厥逆,或兼面赤(这是阴盛于下,格阳于上的症状),或兼身热,不恶寒(这是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的症状)。但必须具有脉微欲绝、舌润无苔、不喜冷性饮食或索冷水而不欲咽等表现。
[药品]
干姜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附子三至五钱
[加减法]
面赤者,加葱白一至二钱;腹痛者,去葱白加生杭芍一至三钱;干呕者,加生姜一至二钱;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至二钱;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三至五钱。
按:本方根据柯氏之意加葱白、人参二味,不但符合方义,实际上比原方只加重干姜有效。我的看法认为,如果不是寒邪直中证,葱白也须慎用,因为葱白或多或少总是散药,对于阴极似阳一证,千钧一发,纯粹温补尚恐不及,岂可使用散药乎!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多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用四逆汤以回阳,加葱白、人参以通脉。面赤者,阳郁于上也,故加葱白以通之;腹痛者,寒痹于中也,故加芍药以行之;干呕者,胃寒上逆也,故加生姜以散之;咽痛者,寒痰结于上也,故加桔梗以开之;利止脉不出者,津液将绝也。故加人参以补之。
[禁忌证]
无外热现象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四逆汤:此治没有面赤身热等假热证之方。
(2)四逆加人参汤:此治阳虚、气虚下利之方。
(3)白通汤:此治寒邪直中下利之方。
(4)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此治阴阳两虚证,寒热并用之方。
人参四逆汤方第一百零五
[方义]
此回阳固脱、生津益血补气之方。
按:此证较四逆汤证险恶。
[主治]
霍乱吐利,或利已止,而恶寒脉微、手足厥逆之症未罢,或吐利未止而身体素弱,或吐利时间较长,或吐泻次数较多。只要恶寒脉微肢厥、不喜冷性饮食等虚而兼寒之证俱见,便可使用本方。
[药品]
人参三至五钱 炙草一至三钱 干姜一至二钱 附子二至三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四逆汤回阳,人参大补元气。
[禁忌证]
凡单纯阳虚气不虚,或单纯气虚阳不虚者,均不可服。因用药上不够完全吻合。
[类似方剂参考]
(1)四逆汤:此治单纯阳虚里寒下利之方。
(2)理中汤:此治肠胃虚寒下利之方。
(3)白通汤:此治寒邪直中下利之方。
(4)补中益气汤:此治单纯气虚下利之方。
茯苓四逆汤方第一百零六
[方义]
此回阳、补气、利水,治烦躁之方。
[主治]
伤寒汗下后,阳虚气虚,水邪不化形成的烦躁之证。但必须具有脉微无力、四肢厥逆及小便不利等蓄水现象。
[药品]
茯苓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干姜一至二钱 附子二至三钱 人参二至三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四逆汤回阳,人参补气,茯苓利水。
[禁忌证]
凡未经@下,及喜冷性饮食、小便通利之烦躁证,绝不可服。
[类似方剂参考]
(1)真武汤:此回阳利水,但补气之力不甚之方。
(2)四逆加人参汤:此治阳虚气虚但无停水之方.
(3)吴茱萸汤:此治厥阴寒证烦躁之方.
(4)大青龙汤:此治太阳病表寒兼里热烦躁之方。
(5)干姜附子汤:此阳虚烦躁之方。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第一百零七
[方义]
此治少阴病,阴胜格阳,热因寒用之方。或治阴阳俱虚,寒热并用之方。
[主治]
少阴病,吐下已止,汗出手足厥冷,四肢拘急,脉微欲绝。但必须兼有烦躁,或面赤身热,或有对热性药格拒不受等现象。
按:此证兼有烦躁现象,用本方相当有效,但在时间上多有缓不济急的情况,必须注意。
[药品]
干姜二至四钱 炙草一至三钱 附子三至五钱 猪胆汁半枚至一枚
按:本方根据实践,当加人参三至五钱更有效,不当加葱白,盖恶其散也。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调胆汁,温服。
[用药大意]
四逆加人参汤回阳补气以通脉,加猪胆汁或益将绝之阴,或引阳药深入阴分,以通其拒格也。
[禁忌证]

单纯亡阳而见手足厥逆、脉微欲绝之症者不可用。
[类似方剂参考]
(1)通脉四逆汤:此治阴盛于内、格阳于外之方。
(2)四逆加人参汤:此治阳虚兼气虚之方。
(3)四逆汤:此治亡阳虚寒之方。
当归四逆汤方第一百零八
[方义]
此温经散寒兼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