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一钱至钱半 黄连五分至一钱 大枣一至二二枚
按:呕多者可多用半夏;泻多者可多用干姜、人参、大枣、炙草;痞甚有热者可多加芩、连。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按:旧日有去滓重煎之说,试之效果没有显著差别,故去之。
[用药大意]
芩、连、干姜调肠胃之寒热,以解寒热互结之痞满,兼半夏并能止呕;人参、大枣、炙草以补肠胃因误下形成之虚,合干姜尤能止利。
[禁忌证]
凡没有寒热夹杂症状的痞满吐利等者,都不可用。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人参汤:此治虚寒痞证之方。
(2)生姜泻心汤:此治寒热不调之虚痞证偏于呕吐之方。
(3)甘草泻心汤:此治寒热不调之痞证偏于下利之方。
(4)大黄黄连泻心汤:此治实热痞证之方。
甘草泻心汤方第六十
[方义]
此补虚兼调理肠胃寒热之方。治心下痞证,但重点偏于止泻方面。
[主治]
屡经误下心下痞硬,下利重于呕吐。但必须具有口苦或心烦、胃肠部不拒按、脉弱或单服温补药不效等寒热虚夹杂现象。
[药品]
炙草二至三钱 黄芩一钱至钱半 干姜一至二钱 半夏一钱至钱半 黄连五分 大枣二至四枚。
按:根据各家注释并结合实践,本方应加人参一钱至二钱半。
[煎服法]
用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炙草、人参、大枣以补肠胃屡下之虚,合干姜并能止利;芩、连、干姜寒热并用,以解寒热互结之痞,合半夏又能止呕。
[禁忌证]
没有寒热虚三方面夹杂之证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人参汤:此治虚寒痞证之方。
(2)人黄黄连泻心汤:此治实热痞证之方.、
(3)半夏泻心汤:此治寒热不调痞证呕吐下利并重之方。
(4)生姜泻心汤:此治寒热不调痞证偏重呕吐之方。
生姜泻心汤方第六十一
[方义]
此调理肠胃寒热兼补虚之方。治心下痞证,但重点偏于止呕方面。
[主治]
误汗后肠胃寒热不调,心下痞满,呕吐重于下利,或千噫食臭,或胁下有水气,或腹中雷鸣。但必须具有口苦心烦、肠胃部不拒按、脉虚或服温补药不效等寒热虚三方面夹杂的证候。
[药品]
生姜二至三钱 人参一钱至钱半 炙草一至二钱 黄芩一钱至钱半 半夏五分至一钱 干姜一钱 黄连五分至一钱大枣一至二枚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生姜、半夏以止呕吐,并治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证;厂姜之温,芩、连之寒,以解寒热互结之痞满;人参、大枣、炙草以补肠胃之虚,合干姜并能止利。
[禁忌证]
没有寒热夹杂之证者,即不可用。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人参汤:治虚寒痞证之方。
(2)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实热痞证之方。
(3)半夏泻心汤:治寒热不调,心下痞满,呕吐下利并重之方。
(4)甘草泻心汤:治寒热不调,心下痞硬,偏重下刊之方。
禹余粮丸方(阙)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第六十二
[方义]
此是乎性固脱止利之方。
按:此“利”是泄泻,不是痢疾,但痢疾较久,滑脱不禁时,也可借用。
[主治]
下利滑脱。但必须是日久泄泻不愈,气虚脉象无力,真有不能自禁现象方可用之。决不可把大便次数较多,或欲便时不能忍受,或不能迟延的现象误认为滑脱。有的患者,不敢大声说话,一说话就便下来,有的不自觉就便下来,这才是滑脱的具体表现。
[药品]
赤石脂三至五钱(捣碎) 太乙禹余粮三至五钱(捣碎)
[用药大意]
赤石脂、禹余粮都是收敛固涩之品,所以能治下利虚脱之证。但禹余粮较赤石脂性寒些。
[禁忌证]
下利初起疾豢捎谩R蛳吕初起时绝没有滑脱之证。痢疾初起几不可用,因为用之会造成休息痢。
[类似方剂参考]
桃花汤:此是温性固脱治痢之方。
按:此“痢”是痢疾,不是泄泻,但有时可借用治泄泻之滑脱。
旋覆代赭石汤方第六十三
[方义]
此镇逆除痰、补虚祛寒之方。
[主治]
伤寒表证已解,或噫气,或呕吐,或呃逆,或兼心下痞满等证。但必须具有吐痰、不喜冷性饮食、脉虚或兼滑等现象。方能恰当。
[药品]
旋覆花三至五钱 生赭石三钱至一两 人参一至二钱大枣二至四枚 生姜二至三钱 半夏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日服二至三次。如系呕吐,可以少量频服,以免吐出药液。

[用药大意]
赭石镇降逆气;旋覆花、半夏、生姜消除痰饮,兼祛寒邪;参、草、大枣调补中气,以善其后。
[禁忌证]
有喜冷恶热的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