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至三钱重。每服一丸,开水送下。
[用药大意]
葶苈、杏仁、甘遂逐胸膈上下之痰饮,并治喘急;大黄、芒硝荡涤肠胃之燥热。兼消胸膈下部的胀痛。
[禁忌证]
舌1:白苔,或有表邪者,不可服;无痰饮、燥热者也不可服。
[类似方剂参考]
(1)大陷胸汤:此是治大结胸病偏于下部之方。
(2)瓜蒂散:此是治痰热在胸部宜涌吐之方。
(3)小青龙加石膏汤:此是治表寒之痰喘证,痰热在胸部宜于表散之方。
(4)麻杏石甘汤:此治表热之痰喘证之方。
文蛤散方第五十五
[方义]
此清热利湿之轻剂,治热被寒郁之证。
[主治]
应该发汗的热性病,误被水e、冰覆或冷水浴后体温增高,心烦不安,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此证内热不甚,故不渴)之证。
按:水e之法,今天在此地(太原)概不使用,但冰袋冷覆之法也有同样的流弊,仍应注意防治。
[药品]
文蛤一两(不煅)
[制服法]
研细末,每服一至二钱,开水送下。
[用药大意]
文蛤清热利湿但作用不大,对于热被寒郁轻证或者有效,重者需遵柯氏之说用《金匮要略》文蛤汤治之为宜。
[禁忌证]
除寒湿证不宜用外,一切湿而兼热的证候均不忌之。因药性和平不会有其他副作用。
[类似方剂参考]
(1)文蛤汤:即大青龙汤去桂加文蛤,为治湿热内郁,解表清里之重剂。但须症见身热口渴喜冷等现象方宜使用。
(2)五苓散:为温性利水解表之方。治本证之偏于湿者。
白散方第五十六
[方义]
此开肺祛痰,排脓破结,温下之方。
[主治]
寒实结胸,或急性喉炎,或肺痈等病,胸部或喉间或心下闭塞不舒,痰涎壅积,呼吸困难。但必须没有热证现象,而脉有力或大便秘者,方可试用。
[药品]
桔梗 川贝母 巴豆各等份
[制服法]
先将巴豆去皮,炒黑去油,合二药研为细末。体壮者每次服一至五分,弱者酌减,米汤送下。不吐不泄者,可饮热汤;吐或泄甚者,可饮冷开水即止。
[用药大意]
桔梗排脓祛痰,贝母除痰解结,是治胸腔疾患之要药;巴豆辛热,破胸腹中之坚结。合之为治寒实结胸之良方。
[禁忌证]
脉虚者,喜冷者,不可服;大便利者,不可用。
[类似方剂参考]
瓜蒂散:此是治胸部或心下部痞满有痰,应用吐法治疗之方。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第五十七
[方义]
此苦寒泻火清热,治热痞之方。
[主治]
心下痞满证,按之硬,或按之软而大便不利。但必须具有口苦,或喜冷性饮食,或自觉内部有发热现象。
[药品]
大黄一至二钱 黄连一钱
按:有人根据附子泻心汤认为本方中应该有黄芩,此说似颇有理。但我认为应该根据证候需要来决定。
[煎服法]
用开水一茶杯浸一刻钟或半小时,去滓温服。
按:浸的时间长短,决定于病位的上下,或病势的轻重。病的部位在上,其势较轻者,浸的时间少些;反之,则浸的时间多些。这是因为清轻上浮,重浊下沉之故。
[用药大意]
二药都是取其苦寒泻火、消痞之作用。
[禁忌证]
兼有恶寒者不可服,因恶寒有兼有表证者,有兼阳虚者.而不可使用此苦寒之剂;喜热饮食者不可服,因此系寒证,更没有以寒治寒的道理。
[类似方剂参考]

小承气汤:此治实证腹胀满之方,与心下痞满有高下之殊。
附子泻心汤方第五十八
[方义]
此泻胃热,补肾阳,治痞证兼阳虚之方。乃寒热并用的又一种方法。
[主治]
心下痞硬兼恶寒汗出之证。但必须具有口苦。或心烦,或大便不利,或胃部觉热,或喜冷性饮食而不能食,更必须具有平素阳虚的病史,且没有头痛、发热、脉浮的表证。
[药品]
大黄一至二钱(酒浸) 炒黄连一钱 黄芩一至二:钱附子二钱(另煎)
[煎眼法]
三黄用开水半茶杯,浸一刻钟,去滓取液。同时用水二茶杯煎附子至半茶杯,去滓取液。将二液和匀,分二次温眼。
[用药大意]
三黄泻胃热,以治热痞;附子温肾阳,以治恶寒汗出。
[禁忌证]
有恶寒无汗之表寒证者,不可服;有恶寒有汗脉浮之桂枝证者,也不可服:没有恶寒、汗小之阳虚旺,或口苦、喜冷的内热证,更不可服。
[类似方剂参考]
大黄黄连泻心汤:此治热痞之方。
半夏泻心汤方第五十九
[方义]
此调理肠胃寒热,兼补虚之方。
[主治]
伤寒误治后或没有误治的“心下痞满,呕吐,下利”。但必须具有口苦、心烦、胃肠部不拒按、脉象无力或服温补药无效等寒热虚夹杂的证候。
[药品]
半夏一至三钱 黄芩一钱至钱半 干姜一钱至钱半 炙草五分至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