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丹参、赤芍、元胡、桃仁祛瘀活血,半夏燥湿化痰,同时热水送服九种心痛丸,以预防腑实证的发生。
12月10日:零时以前血压波动于70―90/40―50毫米汞柱,以后血压维持在90―100/50―70毫米汞柱以上,稍平稳,脉渐有力。腹胀尤以胃脘部明显,液乎面未发现上升,肠鸣音仍较弱,未排气,无排便。作胃肠减压,并给予中药:
东参15克 丹参15克 赤芍7。5克 元胡6克 桃仁6克 大黄(后下)4.5克 芒硝(冲服)3克 枳实6克厚朴6克 肉桂9克
水煎服,以继续活血祛瘀补气并疏通胃肠。
按:患者血压渐趋平稳,以少腹血瘀证兼气虚、腑实证为主。治宜活血祛瘀补气并疏通胃肠。方中东参大补元气,丹参、赤芍、元胡、桃仁活血化瘀,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为大承气汤,可泻下通便,疏通胃肠,肉桂辛甘热,能温补命门之火,且温中有通,寒凝瘀滞之疼痛最为相宜。
12月11日:病人一般情况好,血压平稳,脉有力。昨日自胃管灌注中药并配合炒大葱腹部热敷之后,肠蠕动增强并有排气。今日用50%甘油灌肠后又有排便。腹痛腹胀渐好转。超声波探测显示腹腔内有液体平面。腹腔穿刺抽出6毫升不凝血,与末梢血对照有显著差异,镜检有花边状红细胞。化验检查:血红蛋白5.2克,尿胆素与胆红质均阴性,尿胆原可疑,黄疸指数2。停药。
12月12日:一般情况好,不活动时无腹痛,有饥饿感.阴道出血量很少。脉有力,舌苔薄白,腹部稍胀,有轻度压痛与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服宫外孕工号方加当归9克,陈皮6克。
12月14日:自觉左下腹部轻痛。检查:巩膜稍黄,腹部压痛和反跳痛不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内诊检查:外阴、阴道、宫颈无异常发现,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活动,无压痛,附件右侧可对合,左侧近宫体处可触及5厘米×6厘米大小扁包块,很软,有漂浮感,无压痛。化验检查:尿妊娠试验:原尿阴性,尿浓缩试验阳性。服宫外孕工号方。
12月18日:无不适感,昨日已下床活动。尿深茶色,巩膜皮肤黄染明显,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内诊检查:附件左侧可触及3厘米×5厘米×3厘米大小包块,软,可活动,无压痛。化验检查:肝功能正常。黄疸指数等因溶血不能作。服宫外孕Ⅱ号方加茵陈15克。
按:患者病情稳定,以腹腔血肿包块为主症,治宜攻坚消积,方用宫外孕Ⅱ号方。因患者巩膜皮肤黄染,加茵陈以除湿退黄。
12月22日:皮肤巩膜黄染渐轻,脉有力,腹部移动性浊音消失。
12月25日:黄疸已消退,黄疸指数6。血红蛋白10.3克。内诊检查:宫体左上方可触及3厘米×4厘米×6厘米大小软包块。继续服宫外孕Ⅱ号方至包块消失。
1966年4月14日随访病人,无不适,月经规律。内诊检查: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活动,无压痛,附件双侧可对合,无压痛。
案: 赵某。26岁。病历号:34。
主因停经5个多月,腹痛、阴道出血1个多月,2天来加剧,于1961年5月1日入院。1960年11月开始闭经,1961年2月5日结婚,3月24日开始有少量不规则阴道出 血伴轻度腹痛,4月29日有数次发作性较剧烈的腹痛,5月1日腹痛加剧,伴眼黑及出冷@。体格检查:血压55/30毫米汞柱,脉搏80次/分,细弱,腹部压痛,以下腹部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内诊检查:后穹隆饱满,宫颈有举痛,宫体前位,大小正常,活动,有压痛,附件双侧不易对合,有液体存在感和压痛。血红蛋白9克。
入院后给予输液、输血(200毫升)、吸氧等抢救措施,血压维持在70/50毫米汞柱以上。3小时后,血压稳定于90/70毫米汞柱。服宫外孕工号方加减。4天后移动性浊音消失。第5天查血红蛋白5.6克。8天后再次腹痛,血压一度下降。17天后内诊检查附件右侧可触及不具体包块,大小欠清。继续服宫外孕Ⅰ号方加减至包块完全消失。
出院后于1963年1月10日在我科足月顺产一男孩,母子均好。同年6月12日因右下腹痛12小时,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在我院外科手术。打开腹腔后无血液积存,肠管等也无粘连,右侧输卵管稍增粗,有轻微粘连,极易分离,壶腹部有米粒大小之瘢痕,左侧输卵管正常。
根据临床体会,李老认为,宫外孕单纯者,治疗期短而容易,有兼证者,治疗期长而较难。特别是兼虚之证者,治疗时间最久,因为该证是虚中夹实,既不能充分使用补药,又不能充分使用攻药。但关于兼证治疗的规律和关键已经有了初步的把握。此外,患者本人或家属如果强调使用手术治疗时我们绝不可勉强。
补虚消积治包块
宫外孕患者未破损或破损后腹腔内血液形成血肿包块,应以攻坚消积为治,经临床筛选,确立了由丹参、赤芍、桃仁、三棱、莪术组成的宫外孕Ⅱ号方,但包块型患者常兼虚证,且攻坚药久用易伤正气,临床又有寒热之不同,为此,李老立三方以应不同之需:
一、寒性补虚消积之方
主治:宫外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