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半,枣二枚劈破,生姜一枣大拍碎,同煎至一钱,去滓温服,日三,每服盖 覆,令汗出瘥。(《圣济》)
\x泻水方法\x 论治法,本当专利小水,以宽其胀。但肿势太盛,内而膀胱,外而阴囊,相连紧急,阻塞道 路,虽加利水之剂,苦无一线之通,病何由去。必开其大便,以逐其水,随下而随补,则病已去而脾无恙,渐为调理,
庶可得生。苟病势已极,而犹守旧规,吾恐闭城门而欲其盗之出也难矣。如肿势未退,还是利水为上。(《详补指掌》)
治水肿,利小便,酒客虚热,当风饮冷水,腹肿阴胀满方。
当陆(四两) 甘遂(一两) 芒硝 吴茱萸 芫花(各二两)
上五味末之,蜜丸,服如梧子,饮服三丸,日三。一方有大黄、荛花各二两,无茱萸,加麝香、猪苓各一两。
(《千金》)(按日本前辈,于此方加大黄,名平水丸,先教谕换名浚川丸。又《外台》引《肘后》治肿入腹苦 满急,害饮食方,用葶苈、椒目、茯苓、吴茱萸。《医心方》引《新录方》治水病,腹大面肿,小便涩方。用葶苈、
芒硝、吴茱萸。并与本方同趣,当参。)
《古今录验》疗十水,大黄丸方。
大黄(一分) 硝石(一分) 大戟(一分熬) 甘遂(一分熬) 芫花(一分熬) 椒目(一分) 葶苈(一分)
上七味捣合下筛,以蜜和丸,如小豆,先食饮服一丸,日再,渐增,以知为度。范汪同。(《外台》)
治大腹水肿,气息不通,命在旦夕者方。
牛黄(二分) 昆布 海藻(各十分) 牵牛子 桂心(各八分) 葶苈子(六分) 椒目(三分)
上七味末之,别捣葶苈如膏,合和丸之,如梧子,饮服十丸,日二,稍加,小便利为度,大良。正观九年,
汉阳王患水,医所不治,余处此方,日夜尿一二斗,五六日即瘥,瘥后有他犯,因尔殂矣,计此即是神方。(崔氏 云∶蜜和为丸,蜜汤服。)(《千金》)《鸡峰》名海藻丸。《外台》∶《古今录验》疗水病,牛黄桂枝丸,
于本方去昆布、海藻、牵牛子(牛黄六铢研,桂枝十二铢。又一方云∶桂六 铢,椒目十二铢。一方云∶海藻二十四铢,不用椒目,葶苈子半升熬。一方云∶用一升),加牡蛎十二铢熬研,
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七丸,日再。
三花神 丸,治中满腹胀,喘嗽淋 ,一切水湿肿满,湿热肠垢沉积,变生疾病。
甘遂 大戟 芫花(醋拌湿炒各半两) 牵牛(一两) 大黄(一两为细末) 轻粉(一钱)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温水下,每日三服,加至快利,利后却常服,病去 为度。刘庭瑞神 丸,用此药治水气,常得效。(《宣明》)
秘传八方芫花丸,消水肿。
大巴豆(二十粒去壳) 葶苈子 大黄 桂枝 芫花 杏仁(各等分)
上为末,米糊丸,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吞,五更早吃,下水大效。(《得效》)(按∶《肘后》治水蛊,
用巴豆、杏仁二味。《得效》又有加味控涎丹,治热证,消浮退肿下水,于原方中,加芫花、葶苈、巴豆、黑牵 牛。)
治十水之病,百方不愈,面目四肢俱肿,气息喘急,寝卧不得,小便渐涩,腹胀气闷,水不入口,垂命欲绝,
宜服神效葶苈散方。
甜葶苈(三两隔纸炒令紫色) 牵牛子(一两半微炒) 猪苓(一两去黑皮) 泽泻(二两) 椒目(一两半)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取葱白三茎切,以浆水一大盏,煎取半盏,入清酒半盏,搅令匀,稍热空腹调下三钱,
如人行五里已来,即煮浆水粥,切入葱白,煮令极烂(《和剂》作如人行十里久,以浆水、葱白煮稀粥,至葱烂),
更入清酒五合搅匀,热吃令尽,不得吃盐及诸面食,至午后 来,或小便下三五升,或大便通利,气喘即定,肿减七分,隔日后再服,百日内切好将息。(《圣惠》)《和剂》
神助散(旧名葶苈散),治十种水气,面目四肢遍身俱肿,以手按之,随手而起,咳嗽喘急,不得安卧,腹大肿 胀,口苦舌干,小便赤涩,大便不利。既平之后,必须大将息,及断盐房室等三年。(《鸡峰》曰∶神助散,仁 宗赐名。又曰∶孙兆父子常进。又引孙兆有按,录于石水条。)《直指》神助散,于本方加木香。
神应散,治十种水气,五蛊--水蛊、血蛊、酒蛊、气蛊(按∶缺其一),四肢浮肿,腹胀,大便不通,小 便涩黄,蕴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广木香(三钱) 泽泻 槟榔 椒目(各半两) 大黄(一两半) 黑牵牛(一两) 黑附子(一只重一两 者佳半只湿纸裹炮裂)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樟柳根自然汁,蜜一大匙,将前附子同擂碎,取汁放温,五更同药调服,忌盐酱蜜腥 腻房事一年。(《又用全书》)(按∶《圣惠》麻仁散,亦附子、商陆同用,然此方更多泻药,故举之于此,而 彼则录在温利中,用者宜考。)
主水气香港脚方,最急用,其法用赤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