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98-景岳全书-第515页

x 方在补阵。治中寒中气不足,逆冷,痰盛,口噤等证。
\x 附汤\x 方在补阵。治气虚阳弱,虚汗倦怠。
《济生》\x术附汤\x 方在补阵。治寒湿腰冷重痛,小便自利。
《金匮》\x桂枝附子汤\x 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 浮虚而涩者。
桂枝(四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三枚,炮,去皮,各破八片) 甘草(三两,炙) 大枣 (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温三服。
《金匮》\x白术附子汤\x 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 虚浮而涩,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枝,此方主之。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甘草(炙,一两) 生姜(一两半,切) 大枣(六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日服都 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金匮》\x甘草附子汤\x 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 ,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此主之。
甘草(炙) 白术(各二两) 附子(二枚,炮,去皮) 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 后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良方》\x姜附汤\x 治霍乱转筋,手足厥冷,或吐逆身冷,脉微急,用此药救之。此即仲景干姜附子汤。
干姜(一两) 附子(一个,生用)
上每服半两,水煎。外科姜附汤有人参、白术。
\x生姜附子汤\x 治岭南瘴厉,内虚发热,或寒热往来,呕痰吐逆,头疼身痛,或汗多烦躁 引饮,或自利小便赤,兼主卒中风。
附子(一枚,如法制,分四服)
上每服水一钟,生姜十片,煎六分,微温服。
\x干姜附子汤\x 治瘴毒阴证发热,或烦躁,手足冷,鼻尖冷,身体重痛,舌上胎生,引饮 烦渴,或自利呕吐,汗出恶风。
大附子(一枚,制,分四服)
上每服加炮干姜二钱同煎,温服;热甚者,冷服。
《宝鉴》\x羌活附子汤\x 治呃逆。
羌活 附子 干姜(炮) 茴香(各一钱) 木香(五分)
水钟半,枣二枚,煎服。《三因方》木香作丁香。
(仲景)\x芍药甘草附子汤\x 治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切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温服。
《活人》\x附子八味汤\x 治气虚中寒,香港脚等症。
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 干姜(炮) 芍药 茯苓 甘草(炙) 桂心(各二两) 白术(四两)
上每服五、七钱,水一钟半,煎七分,食前温服。又方去桂心,加干熟地黄三两。
\x六物附子汤\x 方在外科。治四气流注太阴,四肢骨节烦疼,浮肿,小水不利。
\x小建中汤\x 方在补阵。治虚劳里急,腹痛失精,四肢酸疼,咽干口燥等证。
《局方》\x大建中汤\x 方在补阵。治阳虚气血不足,腰脚筋骨疼痛。
\x八味大建中汤\x 方在补阵。治中气不足,厥逆呕吐,挛急阴缩,腹痛虚火等证。
\x三建汤\x 治元阳素虚,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六脉沉微,大小便数滑,凡中风潮涎,不 省人事,伤寒阴证,皆可用之。
大附子 大川乌 天雄(各制用,三钱)
上用水二钟,姜十片,煎一钟,不拘时,或温服,或冷服。自汗加桂、浮小麦;气逆加 沉香;胃冷加丁香、胡椒。
(仲景)\x炙甘草汤\x 一名复脉汤。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炙甘草(四两) 生姜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人参 阿胶(各二两) 生地黄(一斤) 麦冬(去心,
半斤) 麻子仁(半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渣,内胶烊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仲景)\x桂枝甘草汤\x 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顿服。
(陶氏)\x回阳返本汤\x 治阴盛格阳,阴极发躁,渴而面赤,欲坐泥水中,脉则无力,或脉 全微欲绝者。服后脉微出者生,顿出者死。
人参 制附子 炮姜 炙甘草 五味子 麦冬 陈皮 腊茶 面戴阳者,下虚也,加葱七茎,黄连少许,用澄清泥浆水一钟煎之。临服入蜜五匙,顿 冷服之,取汗为效。
\x华佗救脱阳方\x 治寒中三阴,口噤失音,四肢强直,挛急疼痛,似乎中风,及厥逆唇青 ,囊缩无脉,或卒倒尸厥脱阳等证。
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