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解寒热往来,肌表潮热,肝胆火炎,胸胁痛结,
兼治疮疡,血室受热。其性散,故主伤寒邪热未解,温疟热盛,少阳头痛,肝经郁证。总之,邪实 者可用,真虚者当酌其宜。虽引清气上升,然升中有散,中虚者不可散,虚热者不可寒,岂容误哉。
兼之性滑,善通大便,凡溏泄脾薄者,当慎用之。热结不通者,用佐当归、黄芩,正所宜也。愚谓 柴胡之性,善泄善散,所以大能走汗,大能泄气,断非滋补之物,凡病阴虚水亏而孤阳劳热者,不 可再损营气,盖未有用散而不泄营气者,未有动汗而不伤营血者。营即阴也,阴既虚矣,尚堪再损 其阴否?然则用柴胡以治虚劳之热者,果亦何所取义耶?观寇宗 《衍义》曰∶柴胡,《本经》并 无一字治劳,今人冶劳方中,鲜有不用者。呜呼!凡此误世甚多。尝原病劳之人,有一种脏本虚损,
复受邪热者,当须斟酌用之,如《经验方》中治劳青蒿煎之用柴胡,正合宜耳。若或无邪,得此愈 甚,虽至死人亦不怨,目击甚多。《日华子》又谓补五劳七伤,《药性论》亦谓治劳乏羸瘦,若此 等病,苟无实热,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注释本草,一字不可忽,盖万世之后,所误无穷,可 不谨哉!观此寇氏之说,其意专在邪热二字,谓但察有邪无邪,以决可用不可用,此诚得理之见,
而复有非之者,抑又何也?即在王海藏亦曰∶苟无实热而用柴胡,不死何待?凡此所见略同,用者 不可不察。
\x桔梗\x(二二) 一名荠 。味苦微辛,气微凉。气轻于味,阳中有阴,有小毒,其性浮。用此 者,用其载药上升,故有舟楫之号,入肺、胆、胸膈、上焦。载散药表散寒邪。载凉药清咽疼喉痹,
亦治赤目肿痛。载肺药解肺热肺痈,鼻塞唾脓咳嗽。载痰药能消痰止呕,亦可宽胸下气。引大黄可 使上升,引青皮平肝止痛。能解中恶蛊毒,亦治惊痫怔忡。若欲专用降剂,此物不宜同用。
\x防风\x(二三) 味甘辛,气温,升也,阳也。用此者,用其气平散风。虽膀胱脾胃经药,然 随诸经之药,各经皆至。气味俱轻,故散风邪,治一身之痛,疗风眼,止冷泪。风能胜湿,故亦去 湿,除遍体湿疮。若随实表补气诸药,亦能收汗,升举阳气,止肠风下血崩漏。然此风药中之润剂,
亦能走散上焦元气,误服久服,反能伤人。
\x细辛\x(二四)(反藜芦,忌生菜) 味大辛,气温,气味俱浓,升也,阳也,有小毒,用此者,
用其温散。善 阴分之寒邪,除阴经之头痛,益肝温胆利窍,逐诸风湿痹,风痫疲疟,鼻 不闻香 臭,开关通窍,散风浪目疼。口臭牙虫,煎汤含漱。过服亦散真气,不可不知。此味辛甚,故能逐 阴分之邪,阴分且然,阳分可知。旧云少阴、厥阴之药,然岂有辛甚而不入阳分者?但阳证忌热,
用当审之。
\x羌活\x(二五) 味微苦,气辛微温,升也,阳也。用此者,用其散寒定痛。能入诸经,太阳为 最。散肌表之寒邪,利周身项脊之疼痛,排太阳之痈疽,除新旧之风湿。缘非柔懦之物,故能拨乱 反正。惟其气雄、大能散逐,若正气虚者忌用之。
\x独活\x(二六) 味苦,气香,性微凉。升中有降,善行滞气,故入肾与膀胱两经,专理下焦 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或因风湿而齿痛,头眩喘逆,奔豚疝瘕,腰腹疼痛等证,皆宜用之。
\x升麻\x(二七) 味微苦,气平,气味俱轻浮而升,阳也。用此者,用其升散提气,乃脾、胃、
肺与大肠四经之药。善散阳明经风寒,肌表邪热,提元气之下陷,举大肠之脱泄,除阳明温疫表邪 ,解肤腠风热斑疹。引石膏除齿牙臭烂肿痛,引葱头去阳明表证头疼,佐当归、肉苁蓉可通大便结 燥。凡痈疽痘疹,阳虚不能起发,及泻痢崩淋,梦遗脱肛,阳虚下陷之类,用佐补剂,皆所宜也。
若上实气壅,诸火炎上,及太阳表证,皆不宜用。
且其味苦气散,若血气太虚,及水火无根者,并不可用。
\x前胡\x(二八) 味苦气寒,降也,阴中微阳。去火痰实热;开气逆结滞,转筋霍乱;除胸中 痞满,气喘呕逆,咳嗽烦闷;治伤寒寒热,风热头疼;解婴儿疳热。
\x延胡索\x(二九) 味苦微辛,气微温,入肝脾二经。善行滞气,破滞血,血中气药。故能止 腹痛,通经,调月水淋滞,心气疼痛,破症癖跌扑凝瘀,亦善落胎,利小便,及产后逆血上冲。俱 宜以酒煮服,或用酒磨服亦可。然性惟破气逐血,必真有血逆气滞者方可用。若产后血虚,或经血 枯少不利,气虚作痛者,皆大非所宜。
\x紫草\x(三十) 味苦性寒,此手厥阴、足厥阴血分之药。性寒而利,能凉血滑血,通利二便,
故痘疹家宜用之。凡治痘疹,无论未出已出,但血热毒盛,或紫或黑,而大便秘结者,宜用之。若 已出红活,不紫不黑,而大便如常通利者,即不可用。故曾世荣《活幼心书》云∶紫草性寒,小儿 脾气实者犹可用,脾气虚者反能作泻。又若古方惟用其茸,亦取其气轻味薄,而有清凉升发之功也。
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