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挛缩。
此挟痰与气证。导痰汤加牛膝、枳壳、通草、桃仁。煎入生姜。研潜行散热服。亦须多服乃效。
按湿热痰火死血郁于经络。四肢麻痹。或痛或痒。轻而新者。可以缓治。久而重者。必加乌、附
驱逐痰湿壮气行经。大便阻滞。必用大黄。昧者畏其峻攻。多致狐疑。不知邪毒流满经络。非乌、
附岂能散结。燥热结滞肠胃。非硝、黄岂能润燥。要在合宜耳。
历节 景岳全书曰。历节风痛。以其痛无定所。即行痹之属也。病源云。历节风痛是气血本
虚。或因饮酒腠理开。汗出当风所致。或因劳倦。调护不谨。以致三气之邪。遍历关节。与气血
相搏。而疼痛非常。或如虎之咬。故又有白虎历节之名。中藏经曰。历节疼痛者。因醉犯房而得
之。此其概也。大都痛痹之证。多有昼轻而夜重者。正阴邪之在阴
分也。其有遇风雨阴晦而甚者。此正阴邪侮阳之证也。或得暖遇热而甚者。此湿热伤阴之火证也。
有火者宜从清凉。有寒者宜从温热。若筋脉拘滞。伸缩不利者。此血虚血燥证也。非养血养气不
可。遍身骨节疼痛。肢节如槌。昼静夜剧。如虎啮之状。乃痛风之甚者也。必饮酒当风。汗出入
水。遂成斯疾。寒则仓公当归汤、千金大枣汤、防己汤选用。热则千金犀角汤、当归拈痛汤加姜
汁炒黄柏。掣者为寒。肿者为湿。汗者为风。三气杂至。伤于血脉之中。营卫涩滞不行。故痛。
用虎骨、犀角、沉香、青木香、当归、羌活、桂枝、秦艽、牛膝、骨碎补、桃仁、甘草。水煎入
麝少许。历节风毒攻注。骨节疼痛。发作不定。乌药顺气散。不应。五积散。四肢历节疼。其人
短气脉沉。为留饮。导痰汤加减。身体肿痛。一味木通。用二两煎服。身必发出红丹。汗出至足。
顷时即愈。外治之法。以蕲艾斤许。先以一半焙干。摊痛处。外铺灯心草一层。以指甲在痛傍。
不时攒之。冷则更递焙用。三次少歇。又顷如前再用。自四五度效。不可抚摩。抚摩则七窍闭郁
也。又法。好陈醋五大碗。煎沸。入葱白一斤。将葱裹痛处熨之。着即麻木也。
石顽曰。按痛风一证。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金匮名曰历节。后世更名白虎历节。多
由风寒湿气。乘虚袭于经络。气血凝滞所致。近世邪说盛行。而名之曰箭风。风毒肿溃。乃谓之
曰箭袋。禁绝一切汤药。恣行艾熨针挑。此虽灵枢刺布衣之法。而药熨之方。世绝不闻。使既病
之肌肉。复受无辜之痛楚。奈何懵懂无知。甘受其惑。良可慨夫。



<目录>卷六\痿痹门

<篇名>麻木(与痹证参看)

属性:营卫滞而不行则麻木。如坐久倚着。压住一处。麻不能举。理可见矣。麻则属痰属虚。木则
全属湿痰死血。一块不知
痛痒。若木然是也。脉沉滑。体浓人属痰与湿。二术、二陈。先少佐羌、独、桂枝等风药一二味。
次兼参、 补气。脉微弱。或弦大无力。病久体羸者。属气虚。补中益气加熟附子一片。夏月对
生脉散。或清燥汤。一块不知痛痒。阴寒益甚。或日轻夜重。脉涩而芤或弦。属痰挟死血。宜活
血行气。二陈加芎、归、桃仁泥、红花、牛膝、韭汁之类。大便见黑而不作泻者。小剂桃核承气
汤微利之。十指麻木。属胃中湿痰死血。二陈加二术、桃仁、红花。少加附子行经。湿热下流。
两脚麻木。或如火燎者。二妙加牛膝作丸。不应。少加肉桂。东垣治闭眼则浑身麻木。开眼则渐
退。久而方止。昼减夜甚。为阳气衰而湿伏阴分也。三痹汤去乌头。加苍术、黄柏。又合眼则麻。
开眼即不麻。近火则头旋眩晕者。风气下陷于血分。不得升越而作也。三痹汤去乌头。加羌活、
麻黄。凡妇人素有郁悒者。当舒郁。逍遥散加补气行湿药。
薛立斋治刘孟春有痰。两臂作麻。两目流泪。服祛风化痰药。痰愈甚。臂反痛不能伸。手指
俱挛。薛曰。麻属气虚。因前药而复伤肝。火盛而筋挛耳。况风自火出。当补脾肺滋水则风自退。
痰自清。遂用六味丸、补中益气汤。三月而愈。
石顽治洋客巴慈明妇。产后眩晕心悸。神魂离散。若失脏腑之状。开眼则遍体麻木。如在云
雾之中。必紧闭其目。似觉稍可。昼日烦躁。夜则安静。专事女科者。用四物等血药。则呕逆不
食。更一医用姜、附等热药。则躁扰不宁。其脉虚大而数。按之则散。举之应指。此心火浮散之
象。因艰产受惊。痰饮乘虚袭入心包络中。留伏膈上。有入无出。所以绵延不已。盖目开则诸窍
皆开。痰火堵塞心窍。所以神识无主。目闭则诸窍俱闭。痰火潜伏不行。故得稍安。与东垣所言。
合眼则阳气不行之麻木迥殊。况昼甚夜轻。明是上焦阳位之病。与理痰清火之剂。诸证渐宁。然或
因惊恚。或因饮食。不时举发。此伏匿膈上之痰。无从搜涤也。乘发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