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手指麻木是气不行。有顽痰死血也。导痰汤加乌药、苍术。风吹手足酸疼而肿。是寒湿。桂枝附
子汤。因于风者。百节走痛。乌药顺气散加羌活、南星、苍术。因于湿者。天阴即发。身体沉重
酸疼。除湿蠲痛汤。在上痛者。加桂枝、桔梗。在下痛者。加防己、木通。多汗。加黄 、防风。
自汗身重。防己黄 汤。寒湿不可屈伸者。乌头汤、活络丹选用。并外用摩风膏。因火者。五苓
散加酒芩、黄柏、竹沥、姜汁。因湿热者。肢节疼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下注足胫痛肿。当
归拈痛汤。热毒流入肢节疼痛。患处必热。千金犀角散。血瘀者。芎、归、桃仁、红花、威灵仙。
煎成入麝少许。血痹者。邪入于阴也。经云。人卧则血归于肝。汗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
是也。黄 桂枝五物汤。昼轻夜重。加当归。痹而身寒如从水中出者。属寒湿。附子丸。血气凝
滞。手足拘挛疼重。风寒湿三气杂至者。改定三痹汤。周痹者。真气不能周于身。故周身痹痛。
用蠲痹汤。行痹上半身甚。用乌药顺气散。下半身甚。用虎骨散。痛痹。用乌头汤。着痹。用除
湿蠲痛汤。不应。用补中益气加熟附子、羌活、苍术、黄柏。有痹遍身走痛无定。二陈汤加羌活、
风化硝。姜汁糊丸服。痹在骨。安肾丸。痹在筋。羚羊角散。痹在脉。人参丸。痹在肌肉。神效
黄汤。痹在皮。越婢汤加羌活、细辛、白蒺藜。痹在肠。吴茱萸散。痹在胞。肾沥汤。虚寒。
茯苓丸。虚寒甚者。巴戟丸。热痹。千金犀角散。冷痹。巴戟天汤。寒痹。宜以蜀椒、干姜、桂
心各四两。醇酒五斤。絮四两。布五尺。马矢火煨一伏时。将絮布曝干收尽。炙热熨之。着痹不
移。 肉破。身热脉涩者。不治。
凡治痹证。不明其理。以风门诸通套药施之者。医之过也。夫痹证非不有风。然风入在阴分
与寒湿互结。扰乱其血
脉。致身中之阳不通于阴。故致痹也。古方多有用麻黄、白芷者。以麻黄能通阳气。白芷能行营
卫。然已入在四物、四君子等药之内。非颛发表明矣。至于攻里之法。则从无有用之者。以攻里
之药皆属苦寒。用之则阳愈不通。其痹转入诸府而成死证多矣。可无明辨而深戒欤。
〔诊〕脉大而涩为痹。脉急亦为痹。肺脉微为肺痹。心脉微为心痹。右寸沉而迟涩为皮痹。左
寸结而不流利为血痹。右关脉举按皆无力而涩为肉痹。左关弦紧而浮沉有力为筋痹。



<目录>卷六\痿痹门

<篇名>痛风(历节)

属性:灵枢云。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不离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不离贼
风邪气。其故何也。曰。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
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
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
而发焉。其毋所遇邪气。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惟有因鬼神之事乎。曰。此
亦有故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其所从来者微。视之不见。
听而不闻。故似鬼神。金匮云。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
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
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并治香港脚疼痛不可屈伸。
乌头汤治历节不可屈伸疼痛。复治香港脚疼痛不可屈伸。二者之病。皆是风寒伤于筋。麻黄开汗孔。
通腠理。散寒邪。解风痹。芍药以理血痹。甘草通经脉以和药。黄 益卫气。气壮则邪退。乌头
善走。入肝逐风寒。故筋脉之急者。必以乌头治之。然以蜜煎。取缓其性。使之留连筋骨。以利
其屈伸。且蜜之润又可益血养筋。兼制乌头燥热之毒。丹溪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
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外搏热。血得风寒。汗浊凝涩。所以作
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治法。以辛热之剂疏散寒湿。开发腠理。其血得行。与气相和。其病
自安。然有数种。治法稍异。痛风而痛有常处。其痛上赤肿灼热。或浑身壮热。此欲成风毒。宜
败毒散。如肢节痛。须用羌活。去风湿亦宜用之。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痰饮流注。宜导痰汤。
瘦人股节痛。是血枯。宜四物加羌、防。老人性急作劳。患两腿痛。动则痛甚。或血痢用涩药。
恶血流入经络隧道而变痛风。并宜四物加桃仁、陈皮、牛膝、生甘草。煎入生姜。研潜行散。有
瘀积者。加酒热服。并刺委中出血。然非二三十帖不效。壮年人性躁。兼嗜浓味。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