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也。多言则不足以养吾心之仁。故司马牛问仁,圣 人以 言告之,制外养中也。且言为心声,心藏神,多言则神伤。
能守口如瓶,神自常住于心,性不因言以乱,而酬酢往来间,亦不失口于人矣。
\x九戒悭吝惜财\x 财以济用,天下无人不需财,但要不为所迷耳。如一味悭吝,分文不舍,则虽堆金等山岳,能 买无常不来乎。与其积财自富,而作一家之守财奴,孰若散财积福,以结道中之仙缘。
自来仙真,莫不由广种福田而成。古人云∶“若是吝财并惜宝,千万神仙不肯来。”盖至人等富贵若 浮云,视金玉如粪土。一尘不染,一物不恋,即此身且非我有,况身外之财乎。故入道者,此关更宜 打破,休为所愚。
\x十戒杀生害命\x 天地以好生为心,圣人以爱物为怀。天地生之,我辄杀之,大干天地之和。圣人爱之,我竟害之,
大非圣人之仁。况人物同此性命,好生恶死。人物同情,已有生,惟恐其伤。岂物有生,不惧其死。
推己及物,必有不忍杀害者。
古人云∶“汝欲延生,须放生。”我既欲学道以求长生,要当推己心,以惜物命。虽曰物 命在人,而好杀伤生,多遭惨报。夫救蚁中状元之选,放雀获明珠之报,古往今来,以放生得福者多 矣。人可不慈心于物,以养我好生之仁哉。
\x十一戒不节腥荤\x 腥荤虽养人之物,而斋戒断味者,未闻有伤。可见养生不尽在血肉也。
上古草衣木食,其民多寿。自火化兴,血肉食,民遂夭折者,何也?盖肥甘动火之物,食之过多,
每易纵情损精,不如谷食得天地中和之气,为至清至洁之味,其养生最好。况食物类之肉以补我肉,
其心亦有所不忍。佛家绝腥荤,盖不嗜口腹以增杀孽也。
南岳夫人戒杨羲曰∶“不欲见血肉。见而避之,不如不见。已死之物,即为尸气,触之最能害道。”
入道故贵节腥荤。
\x十二戒慢道轻师\x 天地间至贵重者,莫若金丹大道,可以出凡笼,可以了生死,可以超九祖。古人万劫一遇,夫岂等 闲细事哉。
虽贵如汉文帝,犹且折节于河上公。富如马丹阳,犹且虚心于王重阳。武如汉钟离,且低头于 王玄甫。文如抱朴子,犹其屈膝于郑思远,况下焉者乎。故求道者,挟不得一己之富贵,逞不得一己之 势力,恃不得一己之学问。聪明必虚心诚求,如伍冲虚洒扫役力,切问二十载,方能得之。
而授之者,亦不轻易。抱朴子曰∶“受真一之诀,皆有盟文,歃白牲之血,以旺相之日,受之以白 银、白绢为约,克金契而分之,轻说妄传,其神不佑也。”冲虚子曰∶“自古仙真授真道,必清净斋 醮如科条,具信贽,刺血盟天,奏告上帝、三台、北斗、南辰、三官、四圣、五帝、司命各位下,请命降 允,而后可传。”凡传一人,遍天地间神圣无不告之者。倘有恶类,妄自行财及诡诈,私相授受,师 弟同受考掠,可不慎哉!使者既不轻易以传,授者何可轻亵。抱朴子曰∶“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也,
重于父母也,可不尊崇之乎?!”
观此可见,求道者既遇真师,即当尊崇恭敬,勤求切问,历久不怠,方得卒闻心法,而升天有路矣。
<目录>下卷·口诀<篇名>收心属性:金丹道理最幽深,逐节功夫着意寻。
若问入门初下手,扫除妄念以收心。
金丹大道,至圣至神,至玄至妙,有内有外,有始有终。其中细微节目,须知之清,方行得到。若 不着意行之,则知内不知外,终落空亡;知始不知终,仅成小果。
而其下手用功,以收放心为首。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倘此心日放于外,
如野马山猿,刻不宁息,此心日与情私为缘,真性即日为物欲所蔽。秉夷既牿,则夜气不存,欲望结成 胎仙,不亦难乎。故入门先把万缘放下,一丝不挂,一尘不染,放心于无何有乡中,清清静静,
空空寂寂,久久纯熟,其心自死。心死则神话,虽不得仙,去仙不远矣。
<目录>下卷·口诀<篇名>养性属性:一颗牟尼似水晶,何期尘垢蔽精英。
但能静坐回光照,依旧天心夜月明。
真性本自灵明,但为气禀物欲所拘蔽,则有时而昏,然本体之明,未尝息也。如能勤加拂拭,
用力涵养,依旧如天心之月,明照万国。
涵养之法∶每日静坐,先将万缘放下,回光返照,如月到天心,风来水面一样情景,悠悠扬扬,活 活泼泼,似有似无,勿忘勿助。事至物来,虽如如不动,却又了了常知,不知则流于木石之弊。
返照时总要安舒自在,不自在则未合法,不可再照,恐成气郁。古云先时要放又要收,自后熟来,
不放亦不收。收放得宜,久久调养,忽见石火电光,此真性初现景象也。由此用功,自有圆明时候。
但返照之功,不可久用。古人云未得大药不可久照,恐出阴神,入于魔道。故十二时中以一时返照,
余时则潇潇自在。其功夫总要不可闲断,纯熟之后,自有天然 慧光发现,明照九州,慧触未来。又要知而忘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