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36-奇症汇-第12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掷地作声。声闻而舌收矣。
薛己治一小儿,舌断半寸许,敷洪宝丹,服四物汤加柴胡,痛定血止。次服四君子汤加柴胡、山栀,月余而舌自完。
〔源按〕小儿跌扑断舌,须乘热接上。古法急用鸡子轻击周遭,去硬壳,取膜套舌,以洪宝丹敷膜上,自然接续。
若良久舌已冷,不必用接,但以洪宝丹敷之,其舌亦生。
予同郡有一富家妇,年五十余,忽一日舌出不收,别无他恙,医作风痰治不效。一医于风痰药中,加蕲蛇舌一枚,
煎服而愈。

全舌散
黄连 人参 白芍(各三钱) 柴胡 菖蒲(各一钱)

水煎服。

顺气豁痰汤
半夏(一钱半) 茯苓 橘红 栝蒌 贝母 黄连 桔梗 枳壳(各一钱) 香附(七分) 甘草(四分)

姜三片,水煎服。

理中汤
白术(土炒,二钱) 人参 干姜(炮) 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

洪宝丹
天花粉(三两) 姜黄 白芷 赤石脂(各一两)

上为末,茶汤调敷患处。

补中益气汤
(见项门)


八味丸
(见手足门)


四物汤
(见头门)

【目录】卷之三【篇名】口属性:夏子益《奇疾方》云∶有人病卧床,四肢不能动,只进得食,好大言说吃物,谓之失说物望病。治法∶如说食猪 肉时,便云你吃猪肉一顿,病者闻之即喜。遂置肉令病患见,临要却不与食,此乃失说物望也。当自睡中涎出便愈。
〔源按〕此症为阳盛于内,故好大言,而善说吃物。且阳盛则气壅,气壅则脉络不利,故四肢不能举动。治法∶说 所食之物,而即许食之,使病患心喜。即经所谓喜则气散。
然置物令见而却不与食者,所谓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但使其望见彼见所喜之物,而不得食,故便能使口中涎出。盖 涎即痰也,痰即火,火即气,同物而异名。涎出则气自衰,而病自愈也。
又云∶有人患口鼻出腥臭之水,以碗盛之,状如铁色虾鱼,如粒米大,走跃不住。以手捉之,即化为水。此肉坏也,
任意馔食鸡肉自愈。
〔源按〕此症因口鼻所出腥臭之水,而名肉坏。良由患毒于内膜之处,因化肉如脓若水,故所出之水腥而臭也。以 碗盛之,状如铁色虾鱼,亦由患肾脏所属之分使然。盖肾属水,其色黑,得肾脏之气所化,故色如铁,而状如水族之物 也然。此水何故不从内下?此乃感人气血之灵,故能走跃水中。所以得随上升之气,从口鼻而出。若捉之又即化为水,
此气散故也。凡毒从肺气所化,其脓色多白。盖肺属金,其色白,得从化而为白也。此毒生于内膜,在肾脏所属之分,
非肺之当令,故即随是脏之气所化,以得是脏所属之色也。鸡肉补虚温中,而又能攻毒。盖至阴之毒,非攻不可,攻之 则毒散,即《内经》所谓其治宜毒药是也(俗蒸鸡汗发痘疮,其效立见,此攻毒之验也)。
又云∶有人患口中生肉球,有根如线五寸余,如钗股。吐出乃能食物,捻之则痛彻心者,麝香研末一钱,水服之,
日三,自消。
〔源按〕此症口生肉球,而但云口内,此必生于舌。经云∶心脉系舌本,脾脉络舌旁,系舌下,凡舌病,皆心脾二 经之所致也。故捻之痛应于心。此由脾土不利,经脉不顺,而有是患。所谓子病母亦病,而又实者当泻其子。故但用麝 香入脾治肉之味,通其土气,开其经络,则怪肉消而病自愈也。
又云∶有人忽气上喘,不能言语,口中流汁,吐逆,齿皆摇动,如欲脱状。气喘转大,闷绝复苏,名曰∶伤寒并热 霍乱。用大黄、人参各半两,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自安。
又云∶有人饮油至五斤方快意,不尔则病。此是发入于胃,气血裹之化为虫也。雄黄半两为末,水调服之,虫自出。
《奇病方》云∶有人患唇上生疮,久则疮口出齿牙于上唇者,乃七情忧郁,火动生齿故也。方用柴胡、白芍、当归、
生地各三钱,黄芩一钱,天花粉二钱,白果十枚,水煎服。外用冰片一分,僵蚕一钱,黄柏炒,三钱共为末,掺之齿 自消也。
张鸡峰《备急良方》云∶有人患牙齿日长,退场门难食,名髓溢病。用白术煎汤漱服,即愈。
《搜神记》云∶桓宣武有一督将,因时病后虚热,便能饮馥茗一斛二斗乃饱。若减升合,便以为不足。后有客造之,
更进五升,乃大吐一物,如升大有口,形质缩绉,状似牛肚。客乃令置之盆中,以斛二斗馥茗浇之,此物 之都尽而 止,觉小胀。又增五升,便悉混然从口中涌出,既吐此物遂瘥。或问此何病,答曰∶此病名斛茗瘕。
东坡《物类相应志》云∶齐谐记载江夏安陆县,隆安中有人姓郭,名垣。得天行病后,遂能大餐,每日食至一斛,
五年家贫,行乞于市。一日大饥,至一园,食薤一畦,大蒜一畦,便闷板卧地。须臾大吐,吐一物如笼,渐渐缩小,有 人撮饭于上,即消成水,而病遂瘳也。
《酉阳杂俎》云∶和州刘录事者,大历中罢官,居和州傍县,食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