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疗害人,又发于足上下者,名曰四淫


上灸百壮,石子当碎出也,不出可益壮。(从痈发高下以后范汪并同)
又石痈者,始发皮核相亲着,不赤头,不甚坚,微痛热,热渐自歇,便坚如石。故谓之
石痈
非痈
寸至
一尺

凡痈疽之疾,未见脓易疗之,当上灸三百壮,四边间子灸各二百壮,实者可下之,虚者
可补


脓当破,无脓但气肿。若有血慎不可破针灸也。按之四边坚,中软,此为有脓沈也,一边软
亦有脓,都坚者此为菹核,或但有气也,都软者此为有血,血瘤也。当审坚软虚实为要。若
坚疽积久后,若更变熟,偏有软处,不可破者,疽当暖裹置耳。若灸刺破疗,必暴剧不可救
,及结筋KT 驰伪切肉鼠乳。皆不当疗也,又服内塞散,不与他疗相害,昼夜十余度,服

又发于腋下坚赤者,名曰米疽。疗之用砭石,欲细而长,疏启之,涂以豕膏,六日已,
勿裹,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缨,急疗之。(太素经曰颈前已缨)
又发于股阴者,名曰赤弛,不急疗,六日死,在两股之内,不可疗,一云六十日死。
又发于膝者,名曰疵疽。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如坚石,勿石,石之死,须其柔色异
乃石之者生。(冷石熨之柔乃破之准例之也)
又诸痈肿之发于节而相应者,不可疗。(太素经云膈八节门故不可疗也)
又发于阳者,百日死。
又发于阴者,三十日死。(丈夫阳器曰阳妇人阴器曰阴)
又发于踝者。名曰走缓,其状肉色不变,数石其输而止,其寒热不死。
又发于足傍者。名曰厉疽,其状不大,初从小指发,急疗之。去其黑者,不消辄益,不
疗百日死。(云足侧也)
又发于胸者,名曰背疽,状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疗,下入腹,入腹不疗,十日死。(太
素经云寒热不去十日早死)
又发于足指者,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疗,不赤黑可疗,疗不衰,急斩去之得活,
不去者死。
又发于肤者,名曰舌疽。其状如谷实瓜蒌,常苦寒热,急疗之,去其寒热,不疗,十岁
死,死后出脓。
又发于颈者,名曰夭疽。其状大而赤黑,不急疗,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
肺,十余日死。(太素经曰项曰前曰颈)一云发头。以前(十八种并)
千金论曰∶夫痈疽初发,人皆不以为急,此实奇患,唯宜速疗。若疗不速,病成难救,
以此
洗去
冷劳
凡痈疽始发,或似小节,或复大痛,或复小痛,或发如米粒大白脓子。此皆微候,宜善
察之,见有少异,即须大惊忙,须急治之,及断口味,速服诸汤,下去热毒。若无医药,即
灸当
必瘥
又其用药贴法,皆须当疮中处开孔口,令泄疮热气出,亦当头以大针针入四分即瘥。
身中忽有痛处似打状,名曰气痛。痛不可忍,游走不住,发作有时,痛则小热,痛定则
寒,此皆由冬受温风,至春暴寒风来折之,不成温病。乃作气痛也,又宜先服五香连翘汤,
摩丹
沥汤
素问曰∶寒气客于经络,血凝渗涩不行,拥结为痈疽也,不言热之作也,其后成痈,又
阳气凑集,寒化为热,热盛则肉腐为脓也,又以酢和蜂蛤灰涂之,干即易,瘥即止。
凡肿根广一寸以下名疖,一寸以上名小痈。如豆粒大者,名 子,皆始作急服五香连翘
汤下之,数剂取瘥止。(并出第二十三卷中)
广济疗痈疽排脓散方。
黄 (十分脓多倍) 青小豆(一分热口干倍) 芎 (三分肉不生倍) 芍药(三分
痛不止
倍) 白蔹(三分有脓不合倍) 栝蒌(三分若渴小便利倍) 甘草(三分炙)
上七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不利。忌海藻、菘菜、热面鱼蒜等。(千金同一方

又疗发痈疽排脓散方。
人参(二两) 当归(二两) 桂心(二两) 芎 (一两) 浓朴(一两炙) 甘草
(一两炙)
防风(二两) 白芷(二两) 桔梗(一两)
上九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服,不利。若疮未合,常服之。忌生冷、菘菜、
海藻、生葱蒜。(并出第五卷中)
刘涓子疗痈疽,先宜敷大黄食肉膏,方在发背部。千金方食恶肉散,后用大黄附子等十
物者乃是,次兑膏方。
当归 芎 白芷(各二两) 乌头(一两) 巴豆(二十枚去皮) 松脂(二两) 猪
肪(二
分)
上七味 咀,纳膏中,微火合煎三沸已,纳松脂,搅令相得,以绵布绞去滓,以膏着
絮兑
即止
又疗痈疽发坏出血,生肉黄 膏方。
黄 (一两) 芍药(一两) 当归(一两) 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