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七合,日三。(仲景同出第十卷中此张仲景 伤寒论方)
<目录>卷第二<篇名>伤寒咽喉痛方八首内容:病源伤寒病过经而不愈,脉反沉迟,手足厥逆者,此为下部脉不至,阴阳隔绝,邪客于 足少阴之经,毒瓦斯上熏,故喉咽不利或痛而生疮。(出第七卷中)
仲景伤寒论少阴病咽喉痛者,半夏散及汤主之方。
半夏(洗) 甘草(炙) 桂心 上三味等分,各捣筛毕,更合捣之,以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水一升 ,煮七沸,纳散两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含细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之。忌羊 肉 文仲疗伤寒毒攻喉咽肿痛方兼主天行。
切商陆炙令热,以布藉喉以熨,布上冷,复易之。(肘后同)
又方 真 茹爪甲大纳口中,以牙小嚼汁以渍喉,当微觉异为佳,亦主天行。(肘后同)
又附子丸方 附子(炮) 藜芦(等分)
上二味末之,蜜和丸服如梧子一枚饮下,含黄柏亦佳。忌猪肉狸肉。(并出第二卷中)
深师贴喉膏,疗伤寒舌强喉痛方。
蜜(一升) 甘草(四两) 猪膏(半斤)
上三味,微火煎甘草猪膏,令数沸,去滓,乃纳蜜,温令销相得如枣大,含化稍稍咽之 。忌海藻菘菜。(出第十四卷中)
集验疗伤寒热病,喉中痛,闭塞不通,乌扇膏方。
生乌扇(一斤切) 猪脂(一斤)
上二味合煎乌扇药成,去滓,取如半鸡子薄绵裹之,纳口中,稍稍咽之,取瘥。忌酒蒜 等物。(张文仲千金等同)
又升麻汤方 升麻(三两) 通草(四两) 射干(二两) 羚羊角(三两屑) 芍药(二两) 生 芦根(切一 升)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为三服,徐徐服。(千金古今录验同并出 第三卷中)
千金治伤寒热病后,口干多唾咽痛,干枣丸方。
干枣(二十枚) 乌梅(十枚)
上二味捣合,蜜和丸如杏核大,绵裹含化,咽津自愈。(出第十卷中)
<目录>卷第二<篇名>伤寒吐唾血及下血方三首内容:病源此由诸阳受邪热初在表,应发汗而汗不发,致使热毒入深,结于五脏内有瘀积,故 吐血。(出第八卷中)
仲景伤寒论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方。
青柏叶(三两) 干姜(二两切) 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别绞取新出马通汁一升相和,合煎取一升,绵滤之 温分再服,马通是马屎汁也。(一方有阿胶无艾)
又吐血下血黄土汤主之方 釜灶下黄焦土(半升绵裹) 甘草(三两炙) 干地黄(三两) 白术(三两) 附子 (三两 炮破) 阿胶(三两炙) 黄芩(三两)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六味取二升,去滓,纳胶令烊,分三服。忌海藻菘菜芜荑猪肉 桃李雀肉等物。(并出第十六卷中)
古今录验蒲黄汤,疗伤寒温病天行疫毒,及酒客热伤中吐血不止,面黄干呕心烦方。
蒲黄 桑寄生 桔梗(一作栝蒌) 犀角(屑) 甘草(各二两炙) 葛根(三两)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徐徐服之。忌海藻菘菜猪肉。(出第 三卷中)
<目录>卷第二<篇名>伤寒衄血方四首内容:病源伤寒病衄血者,此由五脏热结所为也,心主血,肝藏血热邪伤于心肝,故衄血也,
衄者,鼻出血也,肺主气而开窍于鼻,血随气行,所以从鼻出,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 咽者,此必衄,衄家不可攻其表,汗出额上,脉急而紧,直视而不能 ,不得眠,亡血不可 攻其表,汗出则寒栗而振脉浮紧发热,其身无汗,自衄者愈。(出第八卷中)
肘后疗伤寒大病瘥后小劳便鼻衄,牡蛎散及丸方。
左顾牡蛎(十分熬) 石膏(五分)
上二味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集验千金并同 出第二卷中)
短剧芍药地黄汤,疗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之,内瘀有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
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者,此主消化瘀血。
芍药(三分) 地黄(半斤) 丹皮(一两) 犀角屑(一两)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二三服,有热如狂者,加黄芩二两 ,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不用黄芩。
又茅花汤,疗伤寒鼻衄不止主之方。
茅花(一大把)
上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即瘥,若无茅花,取茅根代之亦可。
又麦门冬汤,疗伤寒身热衄血呕逆主之方。
麦门冬 石膏 寒水石(各三两) 甘草(二两) 桂心(一两)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目录>卷第二<篇名>伤寒烦渴方九首内容:病源此由阴气少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其衣被者,可治也,
病脉已解而反发烦者病新瘥又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