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30-复泰草堂医论选-第16页

作用。这种区别 才是两种医学理论所指导下的医学实践的本质区别,而不是人为造成的错误之间的 区别。
  注:所谓权威的水平,指的是医术,而非资格或资历。当然,作为整体运作的 西医之间的个体差异是不大的,就像机器的零部件一样,只存在合格与不合格的差 别,是不太分别精品和次品的。
中西医如何汇通?
一些思想开明人士,始终希望中西两种医学能够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这 听起来当然是个很好的想法,但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想要结合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一定要找到新的更加合理的契合点才行,不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欲速不达。
  可这个契合点究竟在哪里呢?窃以为西医对解剖细节与微观结构的探索,可以 作为对中医诊断学的补充,西医的一些诊断方法(除切片、骨穿之类对身体形成伤 害的)对中医诊断成形疾病的病位及规模具有指导意义。这应该是很多西医人士乐 于接受的认识。
  但目前双方还是只能互相借鉴,无法深入结合,因为在群体认识不能做到公平 中正的前提下,这种结合只能是以一方对另一方的吞并或消灭为结果的,而不可能 是相得益彰的相互补充。这是当前以势论成败的群体思维定势决定的,在远未达到 认识能力集体启蒙的今天,搞这种汇通是很危险的,因为人类有可能在蒙昧状态中 扼杀了真正能够将人类带出灾难困境的文化类型,这不只是中医面临的问题,一切 东方的人类传统文化都面临着这种处境。
  至于将来如何结合,窃以为首先要分清主次,各就其位,切忌越俎代庖。中医 可以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提供理论基础。西医可以在解剖学与检验学方面补充中医 诊断的不足,以及在外科手术方面发挥自己的长处。至于产生于化学方法的西医药 物学就完全可以由应用自然药物的中药学所取代了。
  结合的结果竟然是以中医统领西医,这恐怕是科学主义者们所不能接受的,但 医学是以治疗疾病为最终目的的,如果那些依赖于其他学科的治疗方法远远落后于 真正可以推广成熟的自然医学的疗效,那时候科学这杆大旗恐怕对他们也起不到什 么保护作用了。
  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中医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疗效,目前中医整体疗效的不 尽如人意是中医教育侧重以西医理论指导中医,现实医疗体制下的大部分中医不能 正确运用传统中医理论诊断治疗的结果。中医目前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提高中医从业 者的整体治疗水平,将那些打着中医旗号的不学无术的骗子以及思维不适合学习这 种医学理论的学术异己清除出中医的队伍,使中医在整体纯洁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 来。
中西医能否结合?
中医是在气的层次上研究病情,最高境界是“不治已病治未病”,重在调节生 命的功能。西医是在物的基础上研究病情,最高境界是干预物质构成的秩序,重在 修复器官的结构。中医属形上的医学,是以重道理;西医属形下的医学,是以重器 质。上下相形,实无轻重。
然种子之所以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者,以其内蕴生气也,不识此气而但观其形 ,不免流于形下,与隐形存在相失。此西医所以于内科疾病不能查明病因之故耶? 而中医于形器已坏之身体损伤殊无良策,此亦于形迹未能穷理尽性之过欤?
两种医学各有所长,亦各有局限,是以应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可以互相补充 ,不能互相取代;可以互相借鉴,不应互相攻讦。宜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相互补 充,兼容并蓄。忌以长攻短,恃长护短,如同寇仇,互相轻视。
然欲结合,先当平等,科学自然,相互节制,不可先存此轻彼重此是彼非之成 见。当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以最好疗效检验理论是否正确,据此明辨是非改正错误 ,统一理论,消灭分歧。一切以临床效果(当以患者感受为主,不可执着客观指标 ,如以驼背为病态,强为拉直,驼背则直矣,而人则死矣,是治病之道耶?)为判 断标准,一切以患者利益为最高准则,果能如是则中西结合为必然之事也。
实话:鉴定方舟子
方舟子庸俗浅陋之辈,其言论油腔滑调,每以智者自命,诳惑凡愚,自欺欺人 ,颇类娱乐圈之哗众取宠者。以下愚之见而自命不凡,于喧嚣浮躁之世而能如鱼得 水,其亦应运而生者耶?
  鉴定此种人无需长篇大论,一言以蔽之,下愚不自知而冒充智者而已。下愚之 言,无需驳斥,定其性其言皆可废矣。
  司马南崔永元者流还算耍小聪明者,方舟子连小聪明都称不上,称其为执着的 下愚者可也。此辈与耍小聪明者殊途同归,联手而为今之喧嚣浮躁之世最走运者。 此辈另有一人,以其下愚之故竟于行将就木之际再次脱颖而出,一炮走红,何祚庥 是也。虽为下愚而颇擅投机取巧,此亦彼等得与小聪明者并驾齐驱之一绝也。
  这些投机取巧之辈之所以能够走运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意无意地迎合了在一 个舆论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取得了充分优先话语权的某种主义的立场,这种主义以体 制教育的方式提前把他们的认识作为常识强制灌输给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