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左一右什么的 ,不是那么回事。实际上是一黑一白,一正一反,一对一错。在这个病,正伤寒证 ,对于这个病来说,就是这个情况。这件事就先讲到这里,给大家当个故事,但是 都是真事。《伤寒质难》上还有一些这样的事件,基本上也是差不多,就是指鹿为 马,张冠李戴,颠倒黑白,而且犯错的是众人。坚持对的只是一个人。但是,如果 没有这一个人的话,那么大家只好一起错下去了。现在中医界正好也是这个情况, 象昨天那位先生说的,到中医院去看,开出来的方子全是凉药。咱们先不说他这个 证是不是热证,为什么都是凉药呢?这里头就一定有问题,这种错误理论的影响, 还是在继续,并没有改正错误的迹象。所以现在中医每况愈下,影响越来越差,口 碑越来越差,治疗效果越来越差。一个很简单的病就是治不好,越治越重。这是医 将不医啊,也不是什么中医了。所以这个情况也正是民间中医的使命:正本清源, 拨乱反正。理论上一定要先把它给正过来。所以这些讲正理的书就很重要,所以向 大家推荐《伤寒质难》,大家有时间可以细看。看看他们师徒之间是如何问答的, 虽然是几十年前的问答,在今天看,还是有现实意义,基本上现在大家所争论的一 些问题,里面早就争论过了,而且这里面都有答案。现在还在重复这些老问题,就 没有什么意义了。大家可以先看一看,就不必要再提这些话题了。要拨乱反正,这 是一本好书。
中医药大学现在所讲的一些东西,基本上还是侧重于温病派的学说,按这些理 论在讲,所以他的影响必然要延续上海这种情况。看陈苏生的那篇文章,说到过自 己行医的过程,自己的亲戚三个人都给治死了,后来才开始反思。裘沛然先生在晚 年写过一篇《瘦因吟过万山归》,里面也反思了他自己学医的过程。开始他也是从 温病派开始入,温病派的学说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学的是如数家珍。可后来治病就 是不好使,不灵。导致最后他对中医整个理论失去信心,学西医去了,学来学去还 是不行,茫然。最后又反过头来深入中医经典,在里面有了重新的体会,再治病又 见点效果了。虽然这样,已经走了太多弯路了,没有直接踏上坦途,所以也很难说 真正掌握了治病的规律。这么大年龄,也是很可惜。误入歧途影响很大,走错了路 ,还不如不走。现在民间中医你看,咱们这个地方,病人患者自己学医,很快也能 取得疗效。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走入捷径,走入正道的时候,这些东西是很容易 学到了。不要被这个错误理论所引导。这就象是念佛法门,简易直捷,非常简单, 但是大家很容易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而且还是三根普被,不论你是聪明的还是笨 拙的,都可以从中得到利益。只要你能相信他,把这个简单的道理认识清楚,你就 可以用。所以我们经常讲郑钦安先生的《医理真传》,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呢?因为 它讲的道理很直捷,不外阴阳嘛,阴虚阳虚,只要把这个大方向看准了,就不至于 太错。如果你上来就颠倒黑白,反着干,那只能是雪上加霜,或者是火上浇油。令 虚者益虚,实者益实,虚虚实实,增益其病。这就成了元气之贼。
这个书是很好的,中医好书有个特点,尤其明清以后,凡是接近正确的认识, 往往都是与众不同,往往要受到俗医的非难和诽谤。比如黄元御、郑钦安、祝味菊 ,都是。祝味菊当时在上海受的诽谤是很多的,这些都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现在情 况不是也一样吗?我前几天给人开了个方子,其实这方子量很小,后来说到医院去 抓药,转方的医生一看,说这药谁开的?病人问怎么回事?医生说药有问题,有的 量太小,有的量太大,拿到药房抓药,也是这么说,众口一词:有的量太小,有的 量太大。什么量太大呢?说附子量太大了,用多少克呢?6克。6克附子他就感觉太 大,实际上药典上规定用量还到15克,这无论如何6克也不能算是大量啊!可见现 在这些人以讹传讹,畏辛温如鸠毒,桂枝附子干姜这样的药他一看就害怕,他都不 知道从哪里来的消息。6克还说多,就说没有这个药他才放心的,有了这个药他就 给人说:这药你要小心啊,有毒!毒到什么样呢?他也不知道,他也没吃过。他怕 这个东西,怕得毫无道理。实际上说,小人怕君子。现在这个很成问题,比如说热 药细辛之类的,他都怕。凉药你用多大他都不嫌毒,甘之如饴啊。这阳气DD《内 经》里面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他们是灭之而后快,非 得把你这火灭掉才高兴。所以内经里面说:气贼嘛,夺人长命,予人夭殃。就是这 些人。所以说大家要多加小心了,不要把百年之寿命,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 其所措。

漫谈之四:静坐
根据民间中医网中医讲堂录音整理

讲述:三七生
时间:2006年2月16日
整理:观自在

网友:我最近身体有些不好,到医院诊断说是植物神经紊乱。从05年4月份发病, 陆陆续续给西医治了,花了两万块钱,也没治好,反而给治坏了。比如说谷草转氨 酶,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