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方中乌梅一味,似不入格。查《医通》载二陈汤古方,本有乌梅,取敛护胃阴之意;先生用此,其意或在是乎。

  邓评:精血与汗之不摄,亦痰火湿热内扰之故。

  孙评:用乌梅想因盗汗之故,敛阴和阳较五味次一层。

  动则气喘,言则亦然,是下虚也,宜其俯仰不适矣。至于脘中拒按,隐隐作疼,筑筑而跳,脉息中部太弦,必有湿热痰浊交阻于胃,失下行为顺之常,未便独以虚治。

  川贝 陈皮 茯苓 白芍 牛膝 海蛇 荸荠

  另水泛资生丸

  诒按;此必挟有痰饮,阻于中脘,宜从饮门用意。

  邓评:病既下虚上实,用药须两不相碍。此方固称平妥,拟再加蒌、连、桑皮可也。盖脉息中部太弦,必挟木火为患耳。

  再诊:俯仰自如,渐通之兆。所见言动之气喘,脘腹之拒按,已日轻一日,大妙事也。动气攻筑,独不能除,且兼气坠少腹,卧则可安,此则非胃气之能降,而实脾气之不升也。

  香砂六君丸合雪羹 加神曲

  另资生丸

  诒按:立论精当明了,惟用药尚不甚得力。

  邓评:不特脾气之不升,抑且木气之郁陷矣.

  咳 喘 门

  年逾古稀,肾气下虚,生痰犯肺,咳喘脉微,当与峻补。

  金水六君煎麦、地、橘,夏、苓、草。 合生脉散加核桃肉

  另八仙长寿丸 肾气丸

  原注:补命门之火以生土,清其生痰之原,则肺之咳喘自宁。煎方金水六君煎以治脾肾,生脉以养肺,桃肉以补命门。其奠安下焦之剂,另用丸药常服,斟酌可谓尽善矣。

  邓评:此阴阳两虚之法。

  气喘痰升,胸痞足冷,是中下阳虚,气不纳而水泛也。已进肾气汤,可以通镇之法继之。

  旋覆代赭汤去姜 枣 合苏子降气汤去桂前

  草姜加薤白 车前 茯苓 枳壳

  治按:于肾气后续进此方,更加旋、赭以镇逆,薤白以通阳,用意极为周到。

  邓评:纳肾气如沉香、蛤壳等,当可加入。

  薤白为胸中之痞,车、苓其小水必少。

  交冬咳嗽,素惯者也。今春未罢,延及夏间。当春已见跗肿,入夏更增腹满,口燥舌剥,火升气逆,右脉濡数,左脉浮弦。风邪湿热由上而及下,由下而及中,即经所云:久咳不已,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是也。际此天之热气下行,小便更短,足部尚冷,其中宫本有痞象,亦从而和之为患,用药大为棘手。姑拟质重开下法,佐以和胃泄肝之品。

  猪苓 鸡金 白术 石膏 寒水石 雪羹 肉桂 枇杷叶

  原注:风邪归并于肺,肺气素虚者,由肺而陷入于脾,尚是一线;加以口燥舌剥,阴虚有火之体,更属难治。用河问甘露之意,质重开下,方则极妙,未识效否?

  诒按:病情纷错,实难著手,以桂苓法增减出之,已属苦心经营。特于痞满一层,尚恐与两石有碍,方中茯苓、滑石,似不可少。

  邓评;交冬必咳,肾气自亏。况以跗肿起见.其脾肾之虚尤必相关。今用二石治痰火之标,恐适以妨脾肾之本,特此本为不治之症。

  孙评:阴虚火旺,宜用成寒,若二石直清实火,反伤其阴矣。

  寒热后咳嗽痰浓,头疼口渴,舌红脉数,大便溏泄。冬温之邪郁于肺分,而从燥化,当泄之清之。

  葳蕤汤葳蕤,石膏、青木香、薇、麻、芎,葛、羌、草、杏。

  原注:此冬温咳嗽也。麻杏开泄外罩之凉风,芜活、葛根佐之;石膏清内伏之温热,白薇、玉竹佐之。冬温必头痛便泄,青木香治便泄之药也。病比伤寒多一温字,方比麻黄去桂枝一味,加入石膏以治热,有因方成硅遇圆为壁之妙。

  诒按:此病既见痰浓口渴.则已有邪郁化热之征。方中羌、防、葛根,似宜酌用。

  邓评:咳嗽起于寒热之后,当是余邪留恋,殆不必方剂如此之重。

  葛根一味,怕其性升助咳,原注辨寒温二字,殊属界限清楚。

  孙评:冬温已经化热,较化燥略减一层,何以用诸多燥品?古人于温病未能分清界限,治法均是如此。今则大不然矣。且便泄为热之去路,何得用木香止之;青木香与木香,二种用法不同。

  寒必伤营,亦必化热,咳嗽不止,呕吐紫血,咽中干痛,苔白边青,脉紧而数,近更咳甚则呕,气息短促。肺胃两经皆失其清降也。郁咳成劳,最为可怕。

  荆芥 杏仁 紫菀 桑皮 地骨皮 苏子 麦冬 金沸草 玉竹

  邓评:旋覆花汤加芦根、枇杷叶,名瘀热汤,系先生所著。此病当有瘀热内阻.今反舍而不用何哉?

  孙评:舌青脉紧,病情甚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