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之方。先生习于《内经》重阴者癫一语,谓痫证必挟龙雷之火,而以滋水柔木为主,故用药如此。其实痫证有因于胎惊者,有因于先天阴虚者,亦有因于惊痰内扰者,当随所因而治之,初非可执一端以论也。

  邓评:阴分虚者,六味丸固为主方,若由乎郁痰、惊痰,痰火内盛者,地、萸究非所宜。

  孙评:古人云:川贝治肺经燥痰,既云湿热蒸痰,宜用半夏,燥湿二字适相反,用药何不分析如此。

  惊则气乱,神出舍空,痰涎袭入,此心悸形呆,善忘不语所由来也。至月事不至,血从内并,用药亦须兼及。

  茯苓 香附 沉香半夏橘红远志 胆星 牛膝

  另惊气丸白花蛇、蝎,蚕、脑、麝、辰砂、白附、麻黄、天麻、橘红、南星、苏子。

  诒按:拟加丹参、琥珀、归须等,兼顾血分,乃与案语相合。

  邓评:心火亦宜兼清,清其火调其气,即所以行其血而通其经也。柳师所加亦妥。

  孙评:细察案意,由血瘀于内,夹痰热上冲致病。柳加甚合法,宜宗之。

  心悸,初从惊恐得之,后来习以为常,经年不愈,手振舌糙,脉芤带滑,不耐烦劳。此系心血本虚,痰涎袭入也。

  人参 玄参 丹参 枣仁 天冬 麦冬 菖蒲 茯苓 茯神 当归 远志 五味 桔梗半夏 生地 橘红 枳壳 柏仁 炙草 竹茹

  原注:此天王补心丹,合十味温胆法也。心血本亏,补心丹主之;痰涎袭入,十味温胆汤主之。

  邓评:手振心悸,每多风痰错杂,钩钩、天麻、防风等均宜加入。

  孙评:肢振有风动之象,宜加熄风之品,如天麻之类。

  湿热生痰,留于手足少阳之府,累及心包。心惊胆怯,性急善忘,多虑多思,舌苔浊腻带黄,胸脘内热。清化为宜。

  黄连温胆汤 加洋参枇杷叶

  原注:舌苔浊腻带黄,加入黄连一味,苦燥化湿。再加洋参补阴,枇杷叶清肺,想是火旺之体,肺液必亏,且以救二陈之过燥也。

  邓评:证见苔浊脘闷,方用清化极是。若拘乎壮水养血,滋补频投,其病必难脱体。

  神蒙善忘,包络之病为多。然左寸脉息上浮,关部独带弦数,右寸与关小而带弦,白苔满布,大便久溏,肢体无力,倦怠嗜卧。脾经之湿痰,被肝火所冲激,累及心包也。

  藿梗党参 于术 半夏 陈皮 香附 砂仁 木香 沉香远志 枳壳 葛根 菖蒲 竹油

  治按:此必兼有胀满之候,故方中多香燥和脾之品。用葛根、藿梗,乃兼清暑湿之意。

  邓评:推论病情殊透彻。惟此方与病源不甚中U,宜以导痰汤加远志、姜、连、白术。竹油宜易竹茹。

  孙评:便溏体倦嗜卧,想腹中必痛,故用诸多香燥和脾之品,兼入藿梗、葛根者,清暑而并升清气之意也。

  再诊:痰因湿酿,湿自脾生,脾若健运,则无湿以生痰,所患善忘等证,自可化为乌有。然则健脾一法,在所必需矣。

  香砂六君子汤 加沙苑远志 谷芽

  原注:苔白便溏,乏力嗜卧,皆脾倦见证,故用健脾化湿法。

  邓评:案语倜傥。所加沙苑不如益智子为切当。

  痰 火 门

  胃为贮痰之器,上逆心包,轻则胸闷,重则神蒙。

  导痰汤合温胆汤

  另白金丸

  诒按;此治痰蒙之正法也。在此证尚属轻剂。

  邓评:此必痰重火轻之候。

  孙评:神蒙宜参入芳香宣窍之味,如菖蒲、远志之类。

  曾经失血,现在内热吐痰,夜来大魇,脉象滑数。阴虚挟痰所致。

  十昧温胆汤 加麦冬 归身

  诒按:阴虚挟痰之证,用药最难恰好。十味温胆汤,即温胆汤去竹茹,加参、地、枣仁、远志、五味,治寒涎沃胆,胆寒肝热,心悸不寐。

  邓评:脉象既已滑数,当必痰火内盛。所用参、地、五味,恐有碍于痰火。

  孙评:十味温胆之用,前人未尝如此清晰。足见柳氏读书曾皆细玩。

  痰 饮 门

  积饮成囊。

  平陈汤

  另丸方:茅术一斤芝麻半斤枣肉丸如便血山栀

  汤下

  诒按:此病不易除根。煎丸两方,极为熨贴,特未识能奏肤功否。

  邓评:用茅术佐以芝麻者,想因便血肠燥故耳。

  鼻血遗精,肺肾俱病;寒热盗汗,营卫并伤。必须大补为是。无如脉息细弦,舌苔满布,二便失调,饮食不舒,脾家又有湿痰为患,先宜化湿健脾,再商补剂。

  枳砂二陈汤 加乌梅生姜

  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