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 白扁豆(炒。各二钱) 白茯苓 甘草(炙。各十分)
上水煎,不拘时服。



<目录>卷之十六\暑证门

<篇名>药方

属性:\x益元散\x \x五苓散\x(并见泻泄门) \x辰砂五苓散\x(本方加辰砂。)
\x通苓散\x 治伤暑,潮热,烦渴,小便不利。
麦门冬 淡竹叶 车前穗 灯心
上等分,水煎服。
(子和)\x桂苓甘露饮\x 治伏暑发渴,脉虚,水道滞。
桂(一钱) 茯苓 人参 泽泻 白术 甘草 干葛 石膏 寒水石(各一两) 滑
石(二两) 藿香 木香(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
(《宣明》)\x桂苓甘露饮\x
茯苓 泽泻(各一两) 白术 石膏 寒水石(各二两) 滑石(飞,四两) 猪苓
桂(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汤调下。



<目录>卷之十六\暑证门

<篇名>药方

属性:\x缩脾饮\x解伏暑,除烦渴,消暑毒,止吐泻霍乱。
白扁豆(炒) 干葛 甘草(各四两) 乌梅肉 砂仁 草果(各二两)
上每服四钱,水煎冷服。
\x冷香饮子\x 治伤暑 ,霍乱腹痛,烦躁,脉沉微或伏。
附子(炮) 陈皮(各一钱) 草果 甘草(炙。各钱半)
上水盏半,姜十片,煎八分,去渣,井水顿冷服。
\x大顺散\x 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呕
吐,脏腑不调。
干姜 甘草(各五钱) 杏仁(去皮尖) 桂(去粗皮。各二钱)
上先将甘草用沙炒,次入姜,却下杏仁炒,过筛,去沙净,合桂为末。每服二三钱,汤
点服。
\x二气丹\x 治伏暑伤寒,二气交错,中脘痞闷,或头痛恶心。
硫黄 硝石
上等分,于银石器内,文武火炒,令鹅黄色,再研细,用糯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
四十丸,不拘时,新汲水下。
\x消暑丸\x 治伏暑引饮,脾胃不和。
半夏(醋煮,一两) 甘草 茯苓(各二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白汤下。
(《集成》)\x姜朴汤\x 治夏秋暑热,过食冷物。茶水以伤其内,过乘凉风以伤
其外,致恶寒发热,胸膈饱闷,饮食不进,或吐泻,此内外俱寒冷也。
干姜(炮) 浓朴 人参 白术 白茯苓(各一钱) 陈皮 枳实 羌活 炙
甘草(各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服。



<目录>卷之十六\暑证门

<篇名>药方

属性:\x一方∶\x以新胡麻一升,炒黑,取摊冷,碾为细末,以新汲水调三钱。凡着热,不得
外以冷物逼,得冷即死。
\x一方\x,治中暑发昏。以新汲水滴入鼻孔,用扇扇之。重者,地浆水灌则醒。若与冷
水饮,即死。
\x一方∶\x治暑月伤热。用车轮土五钱,冷水调,澄清服之。
\x一方∶\x治旅途中暑者。移至阴处,急就道上掬热土于脐上作窝,令人尿其中,冷,用
生姜大蒜细嚼,热汤送下。
\x一方∶\x治中暑。用小青叶,先以井水浸,去滓,控干,入砂糖擂汁,灌之立效。
\x一方∶\x治中暑热 渴死者。用路上热土、大蒜等分,研烂,水调去滓,用清汁饮之
即活。



<目录>卷之十七\湿证门

<篇名>病机

属性: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又曰∶湿热伤脾。诸颈项强,皆属于湿。因于湿,首
如裹。湿热不攘,大筋 短,小筋弛长。 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
代,阳气乃竭。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肤、筋脉。湿
盛则濡泄,湿气甚者为着痹。声如从室中言,此中气之湿也。
《原病式》曰∶诸劲强直,积饮,痞膈中满,下体重, 肿,肉如泥而按之不起,皆属
于湿。
《要略》曰∶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者,此名中湿,亦曰湿痹。其候小便不
利,大便反快,当利其小便。
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冷所致也。风
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
涩。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能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
欲去衣,或身微肿也。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痛,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
痛,鼻塞,其脉大;
自能饮食,腹中和;病在头,中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