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利】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无汗,翕翕发热,心下满,微痛,小便不
利,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壮阴】大下后则伤血,故脉涩,葶苈苦酒汤。



<目录>卷之十四\伤寒门(下)

<篇名>汗后恶寒

属性:汗后恶寒,但表解未尽,则为轻证,法当再汗之。若阳微于外,寒积于内,厥逆自
利,则用四逆汤。若阳微于外,热伏于内,大便实者,下之。若汗后脉不为汗衰,比前躁
疾者,此名阴阳交,交者死。(此篇可与不得汗及前恶寒兼看。)
【发表】汗后恶寒,表未解者,汗之,麻黄汤。
【两解】汗后热不退,大便宜,微恶寒者,先解表,表解后用大柴胡汤、小承气汤。
【温】汗后阳微恶寒,大便不实者,芍药附子甘草汤。汗后恶寒自利厥逆者,四逆汤。



<目录>卷之十四\伤寒门(下)

<篇名>汗吐下不解

属性:三法俱用之后而病不愈者,其有虚实之故也。若非余邪未尽,必是阴阳两虚。于斯时
也,当斟酌审之,或可泻则泻,可补则补,庶不杀人也。
【和】五六日已发汗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
寒热,心烦,为未解,柴胡桂姜汤。太阳汗吐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旋复代赭石汤。
【解】太阳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则知病在外,当须解外,桂枝汤。
【清】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烦饮水者,
白虎加人参汤。
【温】汗下之后病仍不解,躁烦不得眠,茯苓四逆汤。大汗若大利而厥者,四逆汤。
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干姜附
子汤。下后复发汗,脉微细而振寒者,此内外俱虚也。吐下之后,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
黄芩人参汤。
【吐】发汗吐下后,虚烦不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发汗若下之,烦
热胸中窒,栀子豉汤。
【下】吐下后不大便,五六日至十余日,日晡发潮热,不恶寒,独误如见鬼,循衣
摸床,脉弦者生,涩者死;但发热谵语,大承气汤。吐下后腹胀者,邪热入胃也,调胃承
气汤。太阳吐下后微烦,小便数,大便硬,小承气汤。
【和经益阳】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摇,茯
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目录>卷之十四\伤寒门(下)

<篇名>急下急温

属性:夫伤寒急下急温者,病势已迫将有变也,故称急者,非若他证尚可缓也。少阴属肾主
水,口燥咽干,乃热
邪内炎,肾水将竭,故当急下。如腹胀不大便,土胜水也,亦当急下。阳明属胃土,汗多
热盛,急下以存津液。腹满痛为土实,急当下之。热病目不明,热不已者死。今目睛不
和,证亦危矣,须急下。少阴急温二证,内寒已甚,急温无疑也。
【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大承气场。少阴病自利纯清水,心
下必痛,口燥咽干者,急下之。(方同上)。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急下之。(方
同上。)阳明发热汗多者,急下之。(方同上)。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
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急下之。(方同上。)发热不解,腹满痛,急下之。(方同上。)
【温】少阴脉沉,急温之,四逆汤。少阴膈上有寒饮,干呕,不可吐,急温之,
四逆汤。



<目录>卷之十四\伤寒门(下)

<篇名>伤寒见风

属性:外证是伤寒,诊其脉是伤风,脉浮而缓也,故曰伤寒见风,见风脉也。外证寒多热
少,不烦,手足微厥是也。
【解表】伤寒见风,风则伤卫,寒则伤荣。卫伤者桂枝汤,荣伤者麻黄汤,荣卫俱伤,
大青龙汤。(烦躁者用。)不烦躁者,桂枝麻黄各半汤。



<目录>卷之十四\伤寒门(下)

<篇名>伤风见寒

属性:外证是伤风,诊其脉则是伤寒,脉浮而紧者是也。其证恶风发热多烦,或手足微温。
【解表】伤风见寒,脉似桂枝而无汗,病似麻黄而反烦躁是也,大青龙汤。脉若缓而
有汗者,桂枝汤。脉紧不烦躁者,麻黄汤。



<目录>卷之十四\伤寒门(下)

<篇名>类伤寒四证(痰证、食积、虚烦、香港脚)

属性:【痰证】似伤寒证,憎寒壮热,恶风自汗,胸满,气上冲咽不得息,此中脘有痰,
但头不痛项不强为异。
若痰涎盛者,亦隐隐头疼,寸口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