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胀也,非腹中满也。胸
满多带表证,胁满多挟半表半里证,邪气自表传里,必先自胸胁,已次经心腹。
【发汗】胸中至表犹近也,葛根汤。阳明喘而胸满,麻黄杏仁石膏汤。
【和解】半表半里,胁下痞硬,冲和汤去枣加牡蛎。
或已汗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出汗,或往来寒热,柴胡姜桂
汤。胸胁俱满,或胁下硬痛,或呕,舌上白胎,或不大便,并小柴胡汤。
【调中】寒中太阴,误下之,愈不快, 胀,或吐或利,理中汤加枳实、陈皮。
【吐】邪气留于胸中,聚而为实,非上吐不可。如四日在胸,吐之则已。汗下
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吐之。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此为胸中有寒
也,瓜蒂散吐之。
【下】阳明少阳合病,下利身热胁痛,大柴胡汤。汗后头疼,心下痞,胁满,十枣汤。



<目录>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篇名>证候

属性:伤寒心下满者,当心下高起满硬者是也。不经下后而满者,则有吐下之分;若下后满
者,有结胸痞气之别。如病患手足厥,脉乍紧,邪结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得食,病在
胸中,当吐之。经下后心下满而硬痛者,为实邪结胸;满而不痛为虚邪,虚邪留滞则但满而不
硬痛也。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硬。实则心下满,虚则心下悸。
【和解】满而不痛,半夏泻心汤。呕而发热,小柴胡汤。
【分消】饮水多,心下满胀,牡蛎泽泻汤,利小水。伤寒例云∶心下满、心下悸皆邪
在胸而停水也。
【吐】病患手足厥冷,脉乍紧,邪结在胸,心满而狂饮不能食者,吐。
【下】心下满而硬痛结胸,大陷胸汤。心下满,按之濡,关上脉浮者,大黄黄连泻心
汤。阳明病心下硬满,不可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诸泻心例】心下痞满,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汗后胃不和,心下痞硬,干噫
食臭,胁下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心下痞而干呕,心烦不得安,下之痞益
甚,此作但胃中虚,客气上逆故硬
也,甘草泻心汤。



<目录>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篇名>证候

属性:经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注云∶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外证
项强,心下满硬而痛者是也。此为实邪在里,法当下之。若脉浮大,若表证,若
水气,慎不可下,亦有不因下而心下硬满者。经曰∶病患手足厥,脉乍紧,邪结胸中,心
下满而烦,饥不饮食,当吐之。是则病在胸中也。经曰∶阳明病心下硬满,不可下,下之
利不止而死。是则自表传里,留于心下未痊为实,法当吐,故有此戒。其或结胸证具而
烦躁者不治。《活人书》分五种∶按之则痛为小结胸;不按而痛,手不可近为大结胸;饮
水不散而成拮胸,为水结胸∶心下懊 ,烦躁烦渴,为实热结胸;妇人热入血室为血结胸。
【和解】结胸脉浮者,是表有热,或烦渴呕哕,宜先服小柴胡汤解表,方可下之。
饮水不散而成水结胸,小半夏茯苓汤、小柴胡去枣加牡蛎汤。
【泄热】如汗后未全解,误下之,为小结胸,烦渴脉实,三黄泻心汤,表未全解尚
不敢用。
【理中】邪热在胸膈痞结,或未辨虚实,先与理中加枳实尢妙,先理其气,枳实理
中丸、桔梗枳壳汤、韩祗和七物调中丸。太阴证下之,心胸硬满,及用诸药不效者,增损
理中丸。结胸,手不可近,用陷胸等药不效,枳实理中丸;渴,加栝蒌。
【逐寒】无热证,此寒实结也,枳实理中丸、三物白散、槟榔散。
【下】心下按之痛,脉浮滑,为小结胸,小陷胸汤。实热脉沉紧,心下痛,手不
可按,为大结胸,大陷胸汤。有兼项强如柔 状,或从心下至脐上不可近,大陷
胸汤。血结胸,小腹满,小便不利,抵当汤。
【水解】结胸喘促狂乱,极热大燥,用地龙水,一服未效,再服自然
汗出愈。
【水渍法】结胸烦乱欲死,凝雪汤渍布薄胸上,热除为度。



<目录>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篇名>证候

属性:胸满而不痛者为痞,关脉沉,心下满而不硬,按之不痛,名曰痞。经曰∶病发于阴
而反下之,因作痞。注云∶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其结胸之轻者乎?外证心下满而
不痛,按之则濡,是其虚邪留滞,故但满而不痛也。惟枳梗最良。欲攻之,亦须表证解而
后可。不满不硬但烦闷者,非痞也,谓之支结。凡痞而硬为水停,濡者为气聚。《保命
集》云∶脾不能行气于脏,结而不散为痞。
【和解】表未解,不满不硬,而心下烦闷曰支结,柴胡桂枝汤。服五苓散后心下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