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麝
性香窜走窍。乃取麝半入脐中。半入鼻孔。病者即以手拂其鼻。曰此何
物也。少顷小水大下二三行。忽如醉而醒。梦而觉。越日索粥渐安。
一女子大吐泻后。四肢厥逆。六脉俱无。头面带阳。而反红赤。凡药入口即
吐。余曰。此阴盛格阳。以仲景通脉四逆汤连剂。脉出肢暖始愈。
藿香汤 治霍乱吐利交作。
藿香 紫浓朴(姜制) 茯苓 木瓜 车前子(焙研二钱) 泽泻 枳壳 广皮 葛根(各一钱)
加生姜三片。有食。加砂仁末一钱。烦渴。去藿香。加紫苏一钱。面食。入莱
菔一钱。着气。入青皮七分。木香三分。切戒米饮。直待痛止觉饥。方可与之。



<目录>卷之二\杂症

<篇名>膈噎论

属性:膈噎之症。内经止有三阳结谓之膈一句。子和从而释之。谓三阳者。大小
肠膀胱也。结则二阴不利。津液不行。故逆反而上。其言病机则得矣。而三
阳所以致结之故。则未始推及。至张鸡峰云是神思间病。惟内观静养。可
以却之。斯乃切中病情。盖此恙多由忧愁思虑。伤于心脾。血液不生。日渐
煎熬。肝火弥炽。肾水益枯。五脏之阴既竭。六腑之阳安得独足。于是槁在
上而为噎。槁在下而为膈。譬之江河阻塞。而饷道不通。有仰食不获而待
命矣。此时而浚其流。不若疏其源。然后水从天际而下。飞FS 立送。复循故
道也。故患膈噎者。欲嘘既槁之血液而复生之。莫若屏七情。绝嗜好。远帏
幕。心似已灰木。身如不系舟。奴枯禅老寂。而后静能胜动。水升火降。津液
渐行。庶出约有常。长享天命。谁谓治膈之大丹。不取诸身而足哉。舍此而
欲他求。惟有养血生津。开郁理气。佐以降火。或一法也。李绛兵部手集。用
人参三两取汁。入粟米鸡子白薤白。煮粥与啖。取其润滑而通阳明。最称
神效。至王太仆以食刹即出。食入反出。分有火无火之别。尤当参而调之。
毕竟此疾多得于忧患之人。而安逸者未尝有。则知药石之不胜病也。夏审矣。
地髓煎 治血枯便燥结。
生地黄(一斤) 鹿角胶(二两四钱) 生姜(八钱绞汁) 白蜜(二合) 酒(四合) 紫苏子(四钱酒研)
文武火煮地黄成膏。去滓。即以酒研苏子入煎。一二十沸下胶。胶化。下
姜汁蜜再煎。候稠。瓦器盛之。酒化下。
大半夏汤 治胃反呕吐痰盛者。
半夏(五钱) 人参(三钱) 白蜜(二钱)
水二钟。和蜜扬之百遍。煎服。
和胃汤
人参(一钱半) 黄连(六分土炒) 当归(一钱) 黄芩(七分土炒) 白芍药(一钱酒炒)
茯神(一钱) 石菖蒲(五分) 神曲(七分) 半夏(七分) 枳实(麸炒四分) 红花(三分) 苏子(一钱五分)
用陈壁土研细。搅入长流水。澄清煎药。入姜汁白蜜少许。童便一二匙和服。



<目录>卷之二\杂症

<篇名>肿胀论

属性:经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昏属于脾。又曰。诸腹胀大。敲之如鼓。
皆属于热。盖气郁则生湿。湿郁则生热。湿热相搏。肺失清肃之令。则水不
行而为肿。脾失健运之司。则谷不磨而为胀。甚且清阳不走上窍。浊阴不
走下窍。天地闭塞。金不平木。土不制水。由是肚大。青筋。脐突。背平。足心平。
五脏之阴。越出于外。六腑之阳。反扰于内。斯时而不亟泻其阳。则阴欲入
而阳拒之。阳欲出而阴闭之。则阴阳愈乖。而肿胀益甚。譬之洪水泛滥。不
事疏凿。乃欲以土实之。则愈堤防而愈泛溢。此必然之势也。子和出。立浚
川禹功等法。非不峻烈可畏。然不有荡涤之。则水何由而行。所蓄者。何由
而泄。阴阳失位者。何由而复奠厥居乎。余每见从事温补者。一逢肿胀。辄
进六君子。金匮肾气等。岂不纯正通达。卒至肿胀愈甚。迄无成功。及遇草
泽医。每以大攻大泻药投之。反恒奏绩于俄顷。然后以参调之。以补济之。
善其后图。乃可万全。虽然。此为实热者言也。若老人久病后。及肾元亏损
者。病从阴而发。不从阳而入。前法又不可施。气喘脉弱。喜温恶寒。则金匮
肾气之用桂附。以牛膝车前为引。一则三焦为决渎之官。水道所出。一则
肾为胃关。开窍二阴。谁谓补中不带泻哉。学人扩而充之可也。
一传鼓胀方
第一服
黑丑(二钱半生半熟) 沉香(五分)
共为细末。酒调送。
第二服
陈皮 青皮 五加皮 茯苓皮 大腹皮 莱菔子 苏子 韭子 葶苈子 车前子(各一钱) 琥珀 沉香(各五分)
黑丑(六分半生半熟) 朴硝(三分)
共为细末。酒调送。
第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