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之以和血消毒之药。张子和尝以通经散神 丸。大下数十行。病去如扫。不致有癃残跛
之患。又尝以此法治杖疮痛肿发热绝者。十余行而肿退热消。真不虚语也。
有产后恶露未尽。儿枕作痛者。须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丹皮等。行血破血之药。加姜桂辛热。以行其
瘀。又有虚痛无瘀血者。当另行温补。不可概用破血之剂。且以今时之弊言之。夫人之吐衄。非阴虚则阳虚。
余备言矣。今人一见血证。以为阴虚者。血虚也。舍四物何法乎。火动者热也。非芩连栀柏何药乎。
咳嗽者火也非紫菀百部知母贝母何物乎。丹溪节斋。俱有明训。岂能外之。谁知阴虚之证。大抵上热下寒
者多。始而以寒凉进之。上焦非不爽快。医者病者无不以为道在是矣。稍久则食减。
又以为食不化。加神曲山楂。再久而热愈盛。痰嗽愈多。烦躁愈
甚。又以药力欠到。寒凉增进。而泄泻腹胀之证作矣。乃以枳壳大腹皮宽中快气之品进矣。至此不毙。将待何
时。是故咳嗽吐血。时时发热。未必成瘵也。服四物黄柏知母之类不已。则瘵成矣。胸满膨胀。悒悒不快。未
必成胀也。服山楂神曲之药不已。则胀成矣。面浮 肿。小便秘涩。未必成水也。服渗利之药不已。则水成
矣。气滞膈塞。未必成噎也。服青皮枳壳宽快之药不已。则噎成矣。成则不可复药及阽于危。乃曰病犯条款。
虽对证之药。无可奈何也。



<目录>卷之三・绛雪丹书\血症论

<篇名>附方

属性:\x三生饮方\x
生南星(一两) 生川乌(半两去皮) 生附子(半两去皮) 木香(二钱) 每用共一两。加人参一两煎。
\x河间地黄饮子方\x
熟地巴戟(去心) 山茱萸肉 肉苁蓉(酒浸) 附子 石斛 五味 茯苓 石菖蒲 远志(去心) 官
桂麦门冬(去心) 各等分。每服五钱。入薄荷少许。姜枣煎服。
\x易老天麻丸方\x
天麻(六两酒浸三日焙干除风) 牛膝(六两酒浸三日焙干强筋) 玄参(六两枢机管领) 杜仲(七两使
筋骨相着) 萆 (六两壮筋骨) 当归(二十两和养血脉) 附子(一两炮过行诸经中之血) 羌活(十两去骨
间风) 生淮地黄(一斤益真阴)
诸书所载。名曰愈风丹。与此方相合。治诸风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证。但愈风丹无附子。加肉桂三两。淮地黄
一斤。其余品数分两俱一般。
\x考补小续命汤\x
麻黄 人参 黄芩 白芍 防己 桂枝 川芎 防风 甘草 附子 杏仁 石膏 当归 本方无附子防风防己



<目录>卷之三・绛雪丹书\血症论

<篇名>附方

属性:\x六味附子汤\x
附子 肉桂 防己(各四钱) 白术 茯苓(各三钱) 炙甘草(二钱)
\x蒲黄汤\x
蒲黄(一两炒褐色) 清酒(十大盏热沃之) 温服。
\x二十四味流气饮\x
丁香 肉桂 草果 麦门冬 赤茯苓 木通 槟榔 枳壳 浓朴 木瓜 大腹皮 青皮 陈皮 木香 人
参白术 蓬莪术 甘草 紫苏 香附 菖蒲
\x乌梅丸\x
乌梅(三十个去核) 人参 细辛 香附 附子(炮) 桂枝(洗净炮各六钱) 黄连(一两六钱炒) 干
姜(一两炮) 当归(酒浸)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各四钱) 共为丸。理中汤下。
\x八味顺气散\x
白芷 台乌 青皮 陈皮 白术 人参 茯苓 甘草



<目录>卷之三・绛雪丹书\血症论

<篇名>附方

属性:\x桂枝汤\x 治太阳经伤风发热。自汗恶风。
桂枝 芍药 甘草
\x麻黄汤\x 治太阳经伤寒发热。无汗恶寒。
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x小柴胡汤\x 治少阳胆经耳聋胁痛。寒热往来。口苦。
柴胡 黄芩 甘草
\x大柴胡汤\x 表证未除。而里证又急。汗下兼行。
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人参 大黄 枳实
\x白虎汤\x 治身热大渴而有汗。脉洪大者。如无渴者。不可用此药。为大忌。倘是阴虚发热。服之者
死。若五六月暑病者。必用此方。又当审其虚实。
石膏 知母 甘草 人参 竹叶 糯米
\x调胃承气汤\x 治太阳阳明。不恶寒反恶热。大便秘结而呕。日晡潮热者。阳明有二证。在经则解肌。
入腑则攻下。
大黄 甘草 芒硝
\x小承气汤\x 六七日不大便。腹胀满闷。病在阳明表证。汗后不恶寒。潮热狂言而喘者。
大黄 浓朴 枳实
\x大承气汤\x 治阳明太阴谵语。五六日不大便。腹满烦渴。并少阴舌干口燥。日晡发热脉沉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