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药用火炮。汤炮。煨炒者。皆制其毒也。用酒蒸焙蜜炒。皆欲上腾也。酒浸洗。醋浸。
姜制。酥炙。皆欲行经活血。如去皮。去心。取核。去芦节枯朽之类。皆不可违其制也。
药味专精大得能。新陈粗细择须备。
品味薄则用近新者择拣。勿用腐朽之类。
汤散丸方分两铢。
汤者。荡也。去新久病皆能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舒缓而治之也。古者 方剂分两。与今不同。如 咀者。锉若麻豆大是也。云一升者。今之大一盏也。云铢者。六铢乃 一分。即二钱半。云三两者。今之一两。二两者。今之六钱半也。
君臣佐使从其制。
主病为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服药有法及有期。
病在上。不厌烦而少。病在下。则顿而多。病在上。先食而后药。病在下。先药而后食 。病在四肢。宜饥食。而服药在旦。病在骨髓。宜饱食。而服药在夜。
升降浮沉补泻之。
如肝胆之病。以辛味补之。咸泻气。温补凉泻之类也。
重轻气味施当审。勿伐天和岁气时。
必先岁气。勿伐天和。药例见后证例中。
<目录>卷之二\脉诀第二<篇名>诊脉入式属性:(一首集次王适斋等脉诀) 人身元气由太极动静阴阳一如式。阴血静兮阳气动。血逐气行无暂息。周流身体似循环 。荣 养百骸由此力。五行五脏布其中。妙合乾坤纤芥悉。上中下体号三焦。在诊排名寸关尺。寸 为阳分尺为阴。关者阴阳界限位。天真始注手太阴。百脉周流所朝会。右为气口左人迎。腑 脏脉宗荣见尔。脉行三寸呼吸中。呼吸定息行六寸。十二时周数几何。一万三千五百息。气 行八百一十丈。脉循五十度周身。复还会于手太阴。此是平人形之道。度合阴阳昼夜停。不 大不小脉曰平。呼吸来停至脉匀。数迟数至违呼吸。损曰离经与夺精。一息四至号平和。更 加一至大无 。三迟二败冷所谓。六数七极热之多。八脱九死十命尽。十一十二魂入墓。三 至为迟一二败。两息一至死非怪。迟寒数热古今传。难经越度分明载。
意见九难。
寸关尺内十二经。脏腑阴阳合五行。唯有君火更相火。母子相通真气生。
意见十八难。
失正邪干乃相克。各有刚柔位相逢。
意见十难。
阴阳变病脉危殆。关格覆溢与相乘。
意见三难。后有图。
太过不及分轻重。诊后先须部分定。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即心主包络也 。
女人反此背看之。尺脉第三同断病。
言男子面南受气。则两寸居前亦阳。脉之三阳从上走下。女人面北受气。则两尺居前亦 阴。
脉从下走上。经所谓男子阳生。脉在关上。寸脉常盛女阴生。脉在关下。尺脉常盛。是其常也。
心与小肠居左寸。肝胆同归左关并。肾居尺脉合膀胱。用意调和审安静。肺与大肠居右 寸。
脾胃脉从关里认。三焦心包络脉同。尺中仔细须寻趁。若诊他脉覆手取。要自看时仰手认。
三部须教指下明。九候了然心里印。上部头。候听会。迎香。人迎之动脉也。以察头面之疾 。中部手。候合谷。神门。经渠之动脉也。以察头下至脐上之疾。下部足。候太溪。冲阳。
太冲之动脉也。以察脐下至足之疾。
大肠共肺为传送。心与小肠为受盛。脾胃相通五谷消。膀胱肾合为津庆。三焦无状空有 名。
寄在胸中膈相应。肝胆同为津液府。能通眼目为清净。智者能调五脏和。自然察认诸家病。
掌后高骨号为关。骨下关脉形宛然。以次推排名尺泽。三部还须仔细看。关后为阴乃是尺。
关前为阳名寸口。阳弦头痛定无疑。阴弦腹痛何方走。阳数即吐兼头痛。阴微即泻脐中吼。
阳实应知面赤风。阴微盗汗劳兼有。阳实大滑应舌强。阴数脾热并口臭。阳微浮弱定心寒。
阴滑食注脾家咎。关前关后辨阴阳。察病根源应不朽。
经云。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此之谓也。
病脉传见举要中。脉经素难尤宜究。
见后方脉举要。
春弦夏洪秋似毛。冬石根据经分节气。阿阿缓若春杨柳。此是脾家居四季。浮芤滑实弦紧 洪 。七表还应是本宗。微沉缓涩迟并伏。濡弱相兼八里同。九道脉名长短是。虚促结代劳动细 。在意专心察脉理。二十四种真玄微。互须脉证参虚实。勿失于邪病脉机。
\r脉所当然之图\ps16a1.bmp\r 凡在左者皆克诸右。凡在右者皆受左克。此脏腑五行自相克制。脉所当然也。至如太过不及 。当视本位及邪干自异尔。
\r五行子母相生之图\ps16a2.bmp\r 两手交义。则六脉五行。子母毒相生养。本心包络与三焦二脉。皆系右尺。今脉诀以两肾分两尺。则遗失心 心包络一经矣。
右手太阴阳明金。生左尺足太阳少阴水。太阳少阴水。生左关足厥阴少阳木。生左关足厥阴少阳木。厥阴少阳木。
生左寸手太阳少阴火。太阳少阴火。通右尺手心主少阴火。通右尺手心主少阳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