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风并逆气。若还炒过可除崩。
瓜蒂除浮仍治疸。欲消息肉鼻中吹。有人胸腹中间病。此药犹能吐下之。假苏本即名荆芥。
下气除劳治血风。疮疥伤寒为要药。更除血晕与头疼。紫苏下气仍开胃。治 胀痰利大肠。煮汁饮之除蟹毒。若安喘嗽子尤良。芫花去水消浮肿。咳逆喉鸣必用之。痰 唾疼心腹痛。恶风痹痒亦能医。诃梨勒苦能开胃。冷气奔豚是本功。消食化痰并止痢。更 除漏及肠风。枸杞子功能补气。去风明目益元阳。根名地骨皮堪用。寒热虚劳各载方。琥 珀元来是木脂。千气入地化而为。镇心定魄仍消血。若治诸淋效更奇。草果味辛消气胀。主 除湿胜治脾寒。解瘟辟瘴化疟母。散逐寒痰及吐酸。牡丹皮能凉骨热。肠胃积血亦能平。止 吐衄 泻阴火。无汗虚劳之骨蒸。麦 甘温消宿食。破 结益气虚人。上焦滞血能行散。心 腹满胀宜此伸。滑石利窍能泄气。利水通津入太阳。大肠与胃有积聚。推荡重令化气强。艾 叶生寒熟则温。灸除百病可延生。温中暖胃和肝气。调血能令下吐平。贝母寒平咳逆气。主 除烦热疗伤寒。更消腹结心下满。止汗和中解郁烦。茶茗苦消痰热渴。清神能治卒头疼。
疮可疗兼下气。利小便令化气征。醋敛咽疮消肿毒。治黄胆病破坚 。妇人产后血虚晕。
熏 鼻收神保十全。酒通血脉浓肠胃。消忧发怒大扶肝。滋形辟恶养脾气。痛饮伤神损寿元。蓬 砂消痰能止嗽。甘缓之功破结 。喉痹初生宜进此。阴阳气散自无凝。灵砂性温通血脉。安 魂养气益精神。止阴烦满杀邪魅。主五脏之百病 。
<目录>卷之一\本草第一<篇名>妊娠服禁属性:(出便产须知) 班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代赭芫花 麝。
大干蛇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砂干漆蟹甲爪。地胆茅根莫用好。
<目录>卷之一\本草第一<篇名>引经药报使属性:(一首出本草) 小肠膀胱属太阳。 本羌活是本乡。三焦胆与肝包络。少阳厥阴柴胡强。大肠阳明并足 胃 。葛根白芷升麻当。太阴肺脉中焦起。白芷升麻葱白乡。脾经少与肺部异。升麻兼之白芍详 。少阴心经独活主。肾经独活加桂良。通经用此药为使。岂有何病到膏肓。
<目录>卷之一\本草第一<篇名>六陈属性:药有六味。陈久者良。野狼茱半橘。枳实麻黄。
野狼毒。茱萸。半夏。橘皮也。
<目录>卷之一\本草第一<篇名>十八反(二首并出儒门事亲)属性: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敛芨攻乌。
谓半夏。栝蒌。贝母。白芨。白蔹。与乌头相攻。
藻戟遂芫俱战草。
海藻。大戟。芜花。甘遂。俱与甘草相反。
诸参辛芍叛藜芦。
苦参。人参。沙参。玄参。细辛。芍药。俱与藜芦相反。凡汤药丸散中不可合用也。若 要令反而吐者则不忌也。
<目录>卷之一\本草第一<篇名>十九畏(一首)属性:硫黄元是火之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相见。野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裂最为 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逆顺。炮 炙爆要精微。
<目录>卷之一\本草第一<篇名>用药法象(一首)属性:天有阴阳彰六气。
风寒暑湿燥火。
湿热凉寒总于四。
温热者。天之阳。凉寒者。天之阴。此天之阴阳四时也。
地有阴阳化五行。
金木水火土。
生长收藏五味成。
辛甘为地之阳。酸苦咸为地之阴也。
轻清成象亲乎上。
味薄者。本乎天亲上。
重浊成形本乎地。
味浓者。本乎地亲下。
辛甘发散气为阳。酸苦漏泄阴为味。
轻清重浊之分。气味浓薄之异。
清之清者发腠理。阳中之阳浓之气。
附子气之浓者。乃阳中之阳。故经云发热。
清之浊者实四肢。阳中之阴薄气使。
茯苓淡为在天之阳也。阳当上行。何为利水而泄下。经云。气之薄者。乃阳中之阴。所 以茯苓利水而下行。然而泄下亦不离乎阳之体。故入手太阴。
浊之浊者走五脏。阴中之阴乃浓味。
大黄味之浓者。乃阴中之阴。故经云泄下。
浊之清者归六腑阴中之阳薄味尔。
麻黄苦。为在地之阴也。阴当下行。何为发汗而升上。经云。味之薄者。乃阴中之阳。
所以麻黄发汗而升上。亦不离乎阴之体。故入足太阳。
辛散酸收淡渗泄。咸软苦泄甘缓结。
各有所能。或散或聚。或缓或急。或坚或 。四时五脏病。各随五味之所宜也。
横行直达要消详。五味之能须悉别。
药有横行者。若辛甘之类。直达者。若酸苦之类。
身半上病药取根。身腰以下梢宜用。根升梢降合天真。述类象形堪妙应。炮炙制度剂所 宜。熟降生升毒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