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
呕吐血出于胃 实者犀角地黄 虚者小建中加黄连 衄涕血出于肺 犀角 升麻 黄芩 芍药 紫参 丹参 生地黄 咯唾血出于肾 天门冬 紫菀 知母 贝母 熟地黄 麦门冬 桔梗 远志 痰涎血出于脾 葛根 黄 黄连 芍药 沉香 甘草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先血后便。此近血也。仲景赤小豆当归散等方。痔漏下血 及便血。子和净固丸槐角丸。
腑脏疟法汤液图。更有吐截亦可治。
心疟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桂枝加黄芩汤。
肝疟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四逆汤。通脉四逆汤。
脾疟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小建中汤。芍药甘草汤。
肺疟令人心寒。寒甚则热。间善惊如有见者。桂枝加芍药汤。
肾疟令人洒洒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 然。手足寒。桂枝加当归芍药汤。
太阳证。令人腰痛头肿。寒从脊起。先寒后热。 然热止。汗出难已。羌活加生地黄汤。
小柴胡加桂汤。
少阳证。令人身体解 。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小柴 胡汤。
阳明证。令人先寒洒淅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光火气乃怏然。桂枝二白虎一汤 。黄芩芍药加桂枝汤。
太阴证。令人不药。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小建中 汤。异功散。
少阴证。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小柴胡加半夏汤 。
厥阴证。令人腰痛。小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 悒。四物玄胡苦楝附子汤。
上以上皆各经解表和解之剂也。
治湿热燥脾之剂。 宝监双解饮子 局主常山饮 易简七宝饮 人参养胃汤 严氏清脾汤 三因四兽饮 消疟母之剂 仲景鳖甲煎丸 严氏鳖甲饮子 消食疟之剂 三因红丸子 吐疟之剂 常山饮 藜芦散 截疟之剂 宣明辟邪丹 辰砂丹 宝鉴温脾散 痰嗽从来本所殊。用药要知方各备。
风之嗽 防风通圣散 大人参半夏丸 暑之嗽 白虎汤 洗心散 凉膈散 火之嗽 黄连解毒汤 三黄丸 湿之嗽 五苓散 桂苓甘露饮 白术丸 燥之嗽 木香葶苈散 大黄连阿胶丸 寒之嗽 宁神散 宁肺散 桂枝汤 痰气嗽 二陈汤 橘苏饮 导痰汤 四七汤 肺热嗽而自汗 人参清肺饮 知母茯苓汤 咳嗽素问论玄微。各随脏腑图汤液。
心嗽 桔梗汤 小肠失气 芍药甘草汤 肝嗽 小柴胡汤 胆呕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脾嗽 升麻汤 胃吐 乌梅丸 肺嗽 麻黄汤 大肠遗失 赤石脂禹余粮汤 桃花汤 不止可用猪苓汤 肾嗽 麻黄附子细辛汤 膀胱遗溺 苓茯甘草汤 久嗽不已。三焦受之。其状咳而腹满。不欲饮食。痰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 浮肿。气逆也。
痰饮有解表之剂 大青龙汤 参苏饮 金沸草散 治悬饮湿痰攻下之剂 十枣汤 三因控涎丹 三花神 丸 治支饮胁满者 金匮浓朴大黄汤 吐剂。瓜蒂散。三圣散。稀涎散之类。并出三阳可吐药例。古今吐法。以病在头。或在 胸中。但在上焦皆可用也。
治风痰之剂 青州白丸子 天南星丸 玉壶丸 水煮金花丸 治热痰之剂 小陷胸汤 机要小黄丸 人参半夏丸 治寒痰之剂 清肺消饮丸 实鉴温胃丸 温中化痰丸 理气降痰之剂 局方四七汤 指迷茯苓丸 降气坠痰温补之剂 苏子降气汤 降痰滋阴之剂 金匮顺气丸 中风风热与伤风。对证设施无不遂。
中风 发表之剂 宝鉴秦艽升麻汤 金匮续命汤 小续命汤排风汤 攻里之剂 机要三化汤 子和搜风丸 发表攻里之剂 防风通圣散 川芎石膏汤 调血养气之剂 大秦艽汤 羌活愈风汤 天麻丸 理气之剂 乌药顺气散 八味顺气散 理血之剂 六合汤 愈风汤 通关透肌骨之剂 至宝丹 牛黄清心丸 发明云。凡用丹剂者。为风入骨髓。不能得出。故用龙脑牛雄等。皆入骨髓透肌骨之剂 。使 风邪得以外出也。若中血脉中腑之病。初不宜用龙麝牛黄。恐引风入骨髓。如油入面。莫之 能出。若中藏痰涎昏冒烦热者宜用之。下痰镇坠清神。
治痰通经去风之剂 青州白丸子 三生饮 省风汤 风热 天麻散 神芎散 防风通圣散 川芎石膏汤 宣明仙术 芎散 伤风分六经用药。可谓发诸家之本末。如足太阳经用桂枝汤。足阳明用杏子汤。足少阳 用柴 胡加桂汤。足太阴用桂枝芍药汤。足少阴用桂附汤。足厥阴用八物汤。其方以桂枝三味。加 以各经之药。皆是辛温解表之剂。与伤寒传变相似。此六方以尽其变也。
辛平解表之剂 消风百解散 川芎茶调散 消风散 辛凉解表之剂 柴胡升麻汤 辛温解表之剂 小续命汤 辛凉解表攻里之剂 钱氏大青膏 防风通圣散 泄痢治之勿参差。升汗实肠分注利。
〔泄泻〕 治湿之剂 胃苓汤 茯苓汤 五苓散 机要白术芍药汤 治风之剂 神术散 胃风汤 苍术防风汤 机要防风芍药汤 治热之剂 局方戊己丸 治暑之剂 来复丹 香薷饮 桂苓甘露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