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者,裨也。所以为胃行水谷,而裨助乎四脏也。又脾属土,天高而地下,尊卑之义也。肾者,神 也。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为作强之官,技巧出焉,妙万物者也。又肾者,引也。肾属水,主引 水气灌注诸脉也。肝者,干也。属木,象木枝干也。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所以干事也。胃者,汇也 。万物之所聚,故曰海也。肠者,畅也。实而不满,通畅胃气,去滓秽也。胆者,敢也。为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敢之义也,又曰∶胆者,淡也。清净之府,无所受输,淡淡然也。膀胱者。脬之室也。室以藏 物,犹包裹也。又曰∶胞,KT 也。空虚之言也。主以虚,承水 也。包络者,以其包络于心,不使浊气 熏蒸于心也。又名手心主者,以其主行心之事也。手,是言手经。三焦以焦言,犹三才也。三才之用,重 于中焦。滑伯仁曰∶三焦始于原气,用于中焦,散于膻中,上焦主内而不出,下焦主出而不内,其内其出 ,皆系中焦之腐熟,用于中焦之为义,其可见矣。
<目录>上卷<篇名>二十、原呼吸属性:生生子曰∶呼吸者,即先天太极之动静,人一身之原气也(即肾间动气)。有生之初,就有此气,默 运于中,流动不息,然后脏腑得所司而行焉。《难经》曰∶“肾间动气者,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 ,呼吸之门。”《经》谓肺出气,出此也;肾纳气,纳此也。谓呼在肺而吸在肾者,盖肺高肾下,犹天地 也。故滑伯仁曰∶肺主呼吸,天道也(此呼吸,乃口鼻之呼吸,指谷气而言也),肾司阖辟,地道也(此阖 辟,乃真息,指原气而言也)。《灵枢》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 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行,犹承行)。”此指后天谷气而言,谓呼吸资宗气以行,
非谓呼吸属宗气也。何者?人一离母腹时,便有此呼吸,不待于谷气而后有也。虽然,原气使无宗气积而 养之,则日馁而瘁,呼吸何赖以行?故平人绝谷,七日而死者,以水谷俱尽,脏腑无所充养受气也。然必 待七日乃死,未若呼吸绝而即死之速也。以是知呼吸者,根于原气,不可须臾离也。宗气如《难经》一难 之义,原气如八难之义,原气言体,谷气言用也。(上原呼吸。)
<目录>上卷<篇名>二十一、论诊法属性:生生子曰∶甚矣!脉之难言也。非脉之难言也,欲尽于寸关尺三部之难也。非尽于寸关尺三部之 难也,欲尽于寸关尺三部,而能以意会于脏腑之外之难也。盖脉通于经络,营运于脏腑,而充周于郛廓。
诊候者,不以意会,徒拘拘以一脏一腑而尽于寸关尺三部之中,则凡脏腑之外,经络之间,脑项胸背腰 膝HT 踝四肢百骸,无有不病者,又将安诊?吾谓三部之中,非一脏一腑所能尽也,彼《内经·脉要精微 论篇》,但言候五脏与胃,余大、小肠及胆、膀胱不言者,非略之也,各以部地而该之也。何哉?如曰 ∶“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所谓腹中者,何物也?盖小腹之下,大、小肠、膀胱所居之地也。又 如“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膈非腑也,独非一身中物乎?膈之下,胆所居也。五脏之系,上下联系,
莫不经循膈过,然则候膈者,非即膈膜已也。又如“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膻中虽非实脏,乃心 主之宫城,与“右内以候胸中”相同,皆即其部地言之也、腹中、胸膈之候,乃内景之事,而胸膈腹 之外,又何以候之?故后四句复申言曰∶“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
小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观此,则三部中非拘拘一脏一腑所 可尽也,余故曰∶欲尽于三部而意会于脏腑之外之难也。古人以寸部之阳候头痛,以尺部诊大小二 便,虽云肾主二便,其实上以候上,下以候下之验也。特附于上,以广三部诊外之意云。
<目录>上卷<篇名>二十二、证候推移指法属性:《内经·脉要精微论篇》曰∶推而外之,消息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消息之,
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消息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消息之,下而不上,头 项痛也。
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右 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尺,外以候肾,里以候腹中。是以有推而内,推而外消息之法也。
一说∶左寸,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头项痛;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胸胁痛也。推而内之,内而不 外,心腹积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内,眼目昏也。
左关,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 之,下而不上,肠胃痛也。推而内之,内而不外,筋骨痛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
左尺,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小肠痛也;推而下 之,下而不上,足胫痛也。推而内之,内而不外,小便浊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内,腰足痛也。
右寸,推而上之,上而不下,气喘急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胸中痛也。推而内之,内而不 外,咽喉痛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内,背脊痛也。
右关,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吐逆也;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