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55-医旨绪余-第24页

有韩飞霞云。
<目录>下卷\六十、《医通》节文<篇名>《医通》绪论章属性:飞霞子曰∶天地万物,气成形也。不位不育,病之时也。人之养气践形而致中和者,医之道也。夫医 而至于针砭药饵,第二义矣。《易》无妄九五曰∶“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孔子曰∶“无妄之药,不可 试也。”此最上义也。得医之最上义者,气之冲,神之化,皆此身之真息以踵也。卢扁指竖子,华佗剖肠 腑,白玉蟾呵臀痈,药饵云乎哉,针砭云乎哉?!
风土异宜,自然气隔,古分南北二政,自今舆图,以河界南北,而江之东,关之西,可类从矣。南北云 者,阴阳之轨,四方之毂,八风之辐辏也。
人之禀赋,三天两地,一气流行而已。气失其平之谓疾,疾甚之谓病,三才相因之谓机,机动之谓时。
《阴符经》曰∶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又曰∶食其时,百骸理;
动其机,万化安。又曰∶三才既宜,三盗既安。呜呼!此可以契医之三昧矣乎。
医之理,可比《周易》,针砭药饵,即卜筮法也。丹溪云∶冷生气,高阳生之谬言。予谓冷生气,
是复卦HT 。热生风,是 卦HT 。即天根月窟之化机,《内经》所谓“亢则害,承乃制”者也。故王安 道论曰∶易也者,造化之不可常者也,惟其不可常,故神化莫能测。《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 阳不测之谓神”。世之攻医卜而自小焉者何也?!
<目录>下卷\六十、《医通》节文<篇名>药性裁成属性:药有成性,必材相制,味相洽,而后达夫病情,古书如《本草括》《汤液》《珍珠》诸篇,予不能 悉记也,而二五之升沉,咸苦酸辛甘者,触物在焉,姑列数则,以例其余。
\x论用药\x 标病攻击,宜生料者,以气全力强;本病服饵,宜制炼调剂大成,病在元气,宜醇淡。
\x论人参\x 人参炼膏,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王道也。黑附子回阳,霸功赫奕。甘草调元,无可无 不可。
\x论当归\x 当归主血分之病,川产力刚可攻,秦产柔宜补。凡用,本病酒制;而痰独以姜汁浸透,
导血 归源之理。熟地黄亦然。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以生地黄、姜黄、条芩佐之,不绝生化之源。
血积,配以大黄。妇人形肥,血化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道药。要之,血药不容舍当归,故古方四物 汤以为君,芍药为臣,地黄分生熟为佐,川芎为使,可谓典要云。
\x论香附\x 香附主气分之病,香能窜,苦能降,推陈致新,故诸书皆云益气,而俗有耗气之讹,女 科之专,非也。治本病,略炒;兼血,以酒煮;痰,以姜汁;虚,以童便浸;实,以盐水煮;积,以醋 浸水煮。妇人血用事,气行则无疾,老人精枯血闭,惟气是资;小儿气日充,形乃日固。大凡病则气滞而 馁,故香附于气分为君药,世所罕知。佐以木香,散滞泄肺;以沉香,无不升降;以小茴香,可行经络;
而盐炒则补肾间元气。香附为君,参 为臣,甘草为佐,治虚怯甚速。佐以浓朴之类,决壅积;佐以棱、
莪之类,攻壅积之甚者。予尝避诸香燥之热,而用檀香佐香附者,以檀香流动诸气极妙也。
\x论半夏\x 痰分之病,半夏为主。脾主湿,每恶湿,湿生痰,而寒又生湿,故半夏之辛,燥湿也。
然必造而为曲,以生姜自然汁、生白矾汤等分,共和造曲,楮 叶包裹风干,然后入药。风痰,以猪牙皂角煮汁去渣滓,炼膏如饧,入姜汁。火痰黑色,老痰如胶,
以竹沥或荆沥入姜汁。湿痰白色,寒痰清,以老姜煎浓汤,加 白矾三分之一(如半夏三两、 白矾 一两)。俱造曲如前法。予又以霞天膏加白芥子三分之二,姜汁、矾汤、竹沥造曲,治痰积沉痼者,
自然使腐败,随大小便出,或散而为疮,此半夏曲之妙也。古方二陈汤以此为君,世医因辛,反减至 少许。而茯苓渗湿,陈皮行气,甘草醒脾,皆臣佐使,而反多其铢两,盖不造曲之过。观法制半夏,
以姜、矾制辛,即能大嚼是也。佐以南星,治风痰。以姜汁酒浸炒芩、连,及栝蒌实、香油拌曲略炒 之类,治痰火。以曲炒枳壳。枳实,姜汁浸蒸大黄、海粉之类,治老痰。以苍术、白术俱米泔姜汁浸 炒,甚至干姜、乌头,皆治湿痰。而常有脾泄者,以肉豆蔻配半夏曲,加神曲、麦芽作丸,尤有奇效 。浓养之人,酒后多此,而苦痰为病者,十常八九也。方书谓天下无逆流之水,人身有倒上之痰,气 乱血余,化而为痰,故治痰以行气杀血为要。
\x论黄连\x 火分之病,黄连为主。五脏皆有火,平则治,病则乱。方书有君火、相火、邪火、龙 火之论,
其实一气而已。故丹溪云∶“气有余,便是火”。分为数类; 凡治本病,略炒以从邪。实火,以朴 硝汤,假火以酒,虚火以醋,痰火以姜汁,俱浸透炒。气滞火以茱萸,食积泄以黄土,血癖 瘕痛 以干漆,俱以水拌同炒,去萸、土、漆。下焦伏火,以盐水浸透焙。目疾,以人乳浸蒸,或点或服。
生用为君,佐官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