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5-医宗金鉴-第496页

面赤口渴身作痛,
治法阳热总宜清。
【注】此证始发巨阙穴,必隐痛微肿,令人寒热,身痛,头面 色赤,口渴,随饮随干,由心火炽盛,更兼酷饮嗜热而 成,宜服凉血饮。酒毒为病者,宜服升麻葛根汤治之,
此证甚属罕有,但治法不可不备。
巨阙穴又名心募,在脐上六寸五分。
方剂:凉血饮 组成:木通 瞿麦 荆芥 薄荷 白芷 花粉 甘草 赤芍 麦冬(去心) 生地 山栀子 车前子 连翘(去心,各等分)
 引用灯心,若沛热加淡竹叶,水煎温服。
【方歌】凉血饮善治心痈,瞿荆荷芷草翘通,赤芍山栀干生地,
车前花粉麦门冬。
又方:升麻葛根汤   组成:山栀 升麻 葛根 白芍 柴胡 黄芩(各一钱)
黄连 木通 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方歌】升麻葛根汤山栀,酒毒心痈黄连宜,柴芍通芩升葛草,
水煎温服不拘时。
<目录>外科卷下\内痈部<篇名>肾痈属性:【方歌】肾痈肾经不足生,京门微肿隐隐疼,少腹肋下〔月真〕 胀满,房劳形寒邪外乘。
【注】此证始发京门穴,必隐痛微肿,令人寒热往来,面白不 渴,少腹及肋下〔月真〕胀塞满。由肾虚不足之人,房 劳太过,身形受寒,邪气自外乘之。初服五积散,加细 辛;寒尽痛止,宜用桂附地黄丸调理。
京门穴又名肾募,在身侧腰中监骨下肋间。
方剂:五积散 组成:苍术(炒,二钱) 陈皮 桔梗 川芎 当归 白芍(各一钱)
麻黄 枳壳(麸炒)
桂心 干姜 厚朴(各八分) 白芷 半夏(制) 甘草(生)
茯苓(各四分)
 引姜一片,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头痛恶寒者,加速须葱头三个,盖卧汗出甚效。
【方歌】五积散苍壳陈苓,麻黄半桔归芍芎,芷朴桂心干姜草,
肾痈寒邪服成功。
又方:桂附地黄汤(见溃疡门)
<目录>外科卷下\内痈部<篇名>三焦痈属性:【方歌】三焦痈由湿热凝,石门穴上肿隐疼,寒结治同肠痈法,
内痈俱系膜内生。
【注】此证始发石门穴,必隐疼微肿,令人寒热往来,二便秘 涩,由湿热遇寒凝结而成。治法与大、小肠痈同。凡内 痈俱系膜内成患,外皮不腐。
石门穴又名三焦募,在脐下二寸。
<目录>外科卷下\内痈部<篇名>内痈总论属性:
属性:凡人胸腹有十一募。募者,各藏府阴会之所也。《灵枢 》云:发内痈、内疽者,其本经募上肉必浮肿,募中必 时时隐痛,浮肿为痈,隐痛为疽,此即内痈、内疽之验 也。兹内痈有治法,内疽无治法何也?盖内痈、内疽,
其病原无殊,惟在根浅、根深之别耳。根浅为痈,根深 为疽。若临证用药,攻补得宜,无不收效。至募有十一 ,而内痈仅九证者何也?盖胆府形如膜皮,无出无纳,
汁清气洁,不生内痈、内疽。若夫膀胱亦如膜皮,中惟 浊水,故古今书藉,并无讲及内痈内疽者,是以未敢详 载。虽然中极穴即膀胱募也,今人间有中极穴或浮肿、
或隐痛者,所见证候,竟同小肠痈,治法亦当按小肠痈 治之可也。俟后之学者留意焉。
<目录>外科卷下\内痈部<篇名>验内痈法属性:
属性:凡遇生内痈之人,与生黄豆五粒,嚼之口中无豆味者,
是其候也。
<目录>外科卷下\肩部<篇名>肩中疽、干疽、过肩疽属性:【方歌】肩疽痈发正肩中,疽硬黑陷痈肿红,干疽肩前过肩后,
风湿积热血瘀凝。
【注】此疽生于肩中廉,属三焦、胆二经,红活高肿,一名疵 痈,坚硬平塌,为肩中疽。肩之前廉,属大肠经,名干 疽,一名疔疽。肩之后廉属小肠经,名过肩疽。疮势无 论大小,惟在发源之处命名。总由湿热风邪郁成,亦有 负重瘀血凝结而成。高肿红活,焮热速溃者顺;若平塌 坚硬,无红无热,溃迟者险;甚则肿痛连及臂胛,口噤 寒战,大痛不食,或兼绵溃便泻者逆。治法:初起有表 证者,俱宜荆防败毒散汗之;有里证者,内疏黄连汤下 之;汗下之后,肿痛不退,脓势将成,宜用托里透脓汤 ,脓熟开之。至于引经之药,惟在临证时因经加之。溃 后,内外治法俱按痈疽溃疡门。
方剂: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
   内疏黄连汤(见肿疡门)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
<目录>外科卷下\肩部<篇名>〔骨翏〕疽、肩风毒属性:【方歌】〔骨翏〕疽肩后腋外生,小肠肩贞风火凝,肩风毒生肿 臑端上,大肠肩〔骨禺〕风湿成。
【注】〔月翏〕疽,生于肩之后下,腋之后外微上,岐骨缝之 间,经属小肠肩贞穴,由风火凝结而成。初起如粟,坚 硬肿痛,肩臑拘急,不能举扬。初服荆防败毒散,便燥 实者,服双解贵金丸双解之。肩风毒生于肩梢臑上骨尖 处,经属大肠肩〔骨禺〕穴,由邪风深袭骨缝,与湿稽 留,化热而成。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