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脉微,脉实,汗出少而邪将自 解,汗出多则阴津易致竭绝也。
@@@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注】
阳明病法当汗多,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以其人胃气久虚,邪郁于太阳之表 ,阳明肌腠不能宣发作汗故也。宜葛根汤小剂微汗,和其肌表,自可愈也。
【集注】
汗琥曰:按此条论仲景无法治。常器之云:可用桂枝加黄耆汤。郭雍云:宜用桂枝麻 黄各半汤。不知上二汤,皆太阳经药,今系阳明无汗证,仍宜用葛根汤主之。
魏荔彤曰:阳明病法应多汗,今反无汗,但见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邪热欲出表作汗 ,而正气衰弱不能达之也。
@@@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
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注】
阳明病,初欲食,知其从中风热邪传来也。阳明受邪,当小便数,大便□,今小便反 不利,大便自调,知津未伤而胃自和,不成里实也。既不成实,则在经之邪本轻,可 自愈也。若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是太阳之表未除也。奄,忽也。忽然发狂,
濈然汗出而解者,盖以太阳传来之邪本轻,阳明所受之邪自浅,津未伤而胃自和,仍 当还表作解也。然必待发狂而解者,此胃中水气不胜,初欲食之谷气,谷气长阳化热 ,水不胜热,酿汗共并而出,所以发狂作解也。凡将汗解,脉必先浮,今言脉紧则愈 者,亦邪还于表,欲解应见之脉也。
@@@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注】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为太阳之邪欲传也。若无汗,为太阳阳明之表尚在,汗 之可也。今反汗出濈濈然者,是邪已转属阳明之府,可下不可汗也。
【集注】
成无己曰: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者,太阳受病也。若反汗出濈濈然者,是太阳之 邪转属阳明也。故经曰:阳明病法多汗。
方有执曰:呕不能食,热入胃也。反汗出者,肌肉着热,肤腠反开也。
程应旄曰:太阳本证现在,而反汗出濈濈然者,虽表证未罢,已是转属阳明也。濈濈 ,连绵之意,即俗云:汗一身不了又一身,是也。
@@@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 汤主之。
【注】
伤寒之邪,传入阳明,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虽有燥渴,乃大青龙汤证,不 可与白虎汤。即有阳明渴欲饮水热证,应与白虎者,亦必审其无太阳表证,始可与也 。加人参者,以其脉浮不滑,非有余也,且欲于大解热中,速生其津液也。
【集注】
郑重光曰:此申明用白虎汤之法。以白虎但能解热而不解表,若稍带外感,有无汗、
恶寒、身痛、头疼之表证,慎不可用也。
<目录>卷二\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篇名>白虎加人参汤方属性:于白虎汤方内加人参三两,余根据白虎汤方 @@@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按】
王三阳云:经文「寒」字,当邪字解,亦热也,其说甚是。若是「寒」字,非白虎汤 证矣。
【注】
此言伤寒太阳证罢,邪传阳明,表里俱热,而未成胃实之病也。脉浮滑者:浮为表有 热之脉,阳明表有热,当发热汗出;滑为里有热之脉,阳明里有热,当烦渴引饮,故 曰:表有热里有热也。此为阳明表里俱热之证,白虎乃解阳明表里俱热之药,故主之 也。不加人参者,以其未经汗、吐、下,不虚故也。
【集注】
程知曰:滑则里热,云浮滑则表里俱热矣。大热之气,得辛凉而解,犹之暑暍之令,
得金风而爽,故清凉之剂,以白虎名之。又曰:厥阴条中有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 热也,白虎汤主之,可证此条之非里有寒矣。
魏荔彤曰:此里尚为经络之里,非藏府之里,亦如卫为表,荣为里,非指藏府而言也 。
<目录>卷二\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篇名>白虎汤方属性:知母六两 石膏(碎)一筋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解】
柯琴曰:阳明邪从热化,故不恶寒而恶热,热蒸外越,故热汗出,热烁胃中,故渴欲 饮水,邪盛而实,故脉滑,然犹在经,故兼浮也。盖阳明属胃,外主肌肉,虽内外大 热而未实,终非苦寒之味所宜也。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寒能沉内,
辛能走外,此味两擅内外之能,故以为君;知母苦润,苦以泻火,润以滋燥,故用为 臣;甘草、粳米调和于中宫,且能土中泻火,稼穑作甘,寒剂得之缓其寒,苦剂得之 平其苦,使二味为佐,庶大寒大苦之品,无伤损脾胃之虑也。煮汤入胃,输脾归肺,
水精四布,大烦大渴可除矣。白虎为西方金神,取以名汤,秋金得令,而炎暑自解。
方中有更加人参者,亦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