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枳实栀子豉加大黄汤以下解之. 若无表里证者, 宜小柴胡汤以和解
之.口燥烦渴喜呕者, 宜竹叶石膏汤主之. 若内伤气虚劳复者, 宜补
中益气汤主之. 若犯内事阴亏者, 宜六味生干地黄汤, 气少者, 倍加
人参汤主之.



<目录>卷四\医宗金鉴三十七卷

<篇名>房劳复阴阳易

属性:49.房劳复与阴阳易, 二病情异证则同. 病后犯色复自病, 病传不病
易之名. 男女俱主烧?? 散, 少腹急痛引阴中, 身重少气头眩晕, 拘
挛热气上冲胸.
【注】男女新愈交接, 因而复病, 名曰房劳复. 男女新愈交接, 病男
传不病之女病女传不病之男, 名曰阴阳易, 即交易之义也. 犯是病者
,男以女之?? 裆, 女以男之?? 裆烧灰, 白汤或酒, 日三服之则愈.
少腹急痛牵引阴中, 身重少气, 头目眩晕, 四肢拘挛, 热气冲胸, 是
其证也.



<目录>卷四\医宗金鉴三十八卷

<篇名>类伤寒五证

属性:停痰 伤食 脚气 虚烦 内痈
1.相类伤寒有五证, 头疼发热恶风寒, 停痰头项不强痛, 胸满难息
气冲咽. 伤食恶食身无痛, 痞闷失气噫作酸, 脚气脚膝胫肿痛, 或为
干枯大便难. 虚烦微热无表里, 内痈能食审疼缘, 肺痈喘咳胸引痛,
唾粘腥臭吐脓涎, 胃痈当胃痛难近, 肠痈肿痛少腹坚, 身皮甲错腹中
急,便数似淋证中看.
【注】类伤寒五证, 初病之时, 皆与太阳表证相类. 一曰停痰, 但胸
满不得息气, 上冲咽, 头项不强痛, 与伤寒异耳. 一曰伤食, 但身无
痛,心下痞闷, 失气, 噫气, 作酸, 吞酸, 与伤寒异耳. 一曰脚气,
但病起自脚, 脚膝两胫肿痛, 或干枯肿痛, 名曰干脚气, 大便硬难,
与伤寒异耳一曰虚烦, 惟发热而烦, 无表里证, 与伤寒异耳. 一曰内
痈,其状颇类伤寒, 但饮食如故, 有痈痛之处, 与伤寒异耳. 胸中隐
痛,或喘或咳, 吐唾腥粘, 是肺痈也. 当胃作痛, 手不可近, 是胃痈
也. 少腹重痛, 便数似淋, 身皮甲错 , 是肠痈也.



<目录>卷四\医宗金鉴三十八卷

<篇名>同伤寒十二证

属性:冬温 寒疫 瘟疫
2.春温夏热秋清凉, 冬气冷冽令之常, 伤之四时皆正病, 非时有气
疫为殃. 应冷反温冬温病, 应温反冷寒疫伤, 瘟疫长幼相传染, 须识
岁气汗攻良.
【注】冬病伤寒, 春病伤风, 夏病暑病, 秋病疟疾, 皆四时正令之常
病也. 若春应暖而反寒, 夏应热而反凉, 秋应凉而反热, 冬应寒而反
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 疫为殃也. 冬应冷反温而病伤寒者, 名曰冬
温.春应温反寒而病伤寒者, 名曰寒疫. 若一时之气不正, 长幼皆病
,互相传染, 名曰瘟疫. 凡治此病, 须识岁气太过不及, 六淫胜复,
人之强弱, 脏之寒热, 量其轻重, 或汗或攻. 轻以刘完素之双解散,
重以李杲之二圣救苦丸, 随证施治可也.
温病 热病
3.冬伤于寒春病温, 夏日热病早亏阴, 脉浮头疼发热渴, 不恶寒兮
是所因. 无汗河间两解法, 有汗清下早当寻, 失治昏狂诸热至, 无证
随经以意神.
【注】经曰: 冬伤于寒, 春必病温, 至夏为热病. 热病者, 皆伤寒之
类也. 冬伤于寒, 谓冬伤正令微寒未即病也. 早亏阴, 谓冬不藏精之
人,或辛苦之人, 汗出内外失其固密, 在冬则早巳损伤肾脏阴气, 阳
热独治, 所以至春一感微邪, 即引内热, 炎炎之势, 不能巳矣. 故病
而即渴不恶寒也. 初病无汗有表证者, 从刘完素两解汤治法可也. 有
汗内热盛者, 或清或攻, 急泻其阳而救其阴, 若因循失治, 昏狂诸热
证至, 则缓不及事也. 无证, 谓表里无证, 当随六经以意消息治之,
自可痛神也.
风温
4.风温原自感春风, 误汗灼热汗津生, 阴阳俱浮难出语, 身重多眠
息鼾鸣, 误下直视失溲少, 被火发黄瘛惊, 威蕤桂枝参白虎, 一逆
引曰再命终.
【注】冬伤于寒不即病者, 复感春寒, 名曰温病; 复感春风, 名曰风
温.风温有汗, 不可汗也. 若误汗之, 益助火邪, 则身热如火, 自汗
津津不止, 言语难出, 身重多眠, 鼻息鼾鸣也. 风温阴阳脉俱浮,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