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色只可以知病之处,
非问不足以测病之情也。凡病者闻医至榻,未有不盼视而惊起者也,
若不惊起而盼视者,非无病必骄恣之辈也。若病者或告之痛,
医视其面并无痛苦容状,诊其色脉皆利,此乃诈病欺蒙医士也。
脉之呻吟,病者常情。摇头而言,护处必疼。
三言三止,言謇为风。咽唾呵欠,皆非病征。
【注】此以声合情,诊病真伪之法也。医家诊脉,病者呻吟,
以其为病所苦,无奈之常情也。凡欲言而先摇头者,是痛极艰于发声,
摇头以意示缓故也。若以手护腹,则为里痛,护头则为头痛,
但有所护之处,必有所痛也。持脉之时,病人三言三止者,
谓欲言不言,不言欲言,如此者三也。言謇不能言者,风病也。
若非言謇风病而三言三止者,是故为诈病之态也。或脉之而咽唾,
或脉之而呵欠,皆非有病之征。以咽唾者里气和,呵欠者阴阳和故也。
举此二事,以诊别其情之真伪,则其他可推广矣,盖意在使病者不能售其欺,
医者不致为其所欺而妄治也。
黑色无痛,女疸肾伤,非疸血蓄,衄下后黄。
面微黄黑,纹绕口角,饥瘦之容,询必噎膈。
【注】此以色合问,诊病之法也。黑色当主痛,询之无痛病,
或为肾伤女劳疸也,察之又非女疸,其为血蓄于中,颜变于外可知,
然血蓄之黑,则必或吐衄、或下血,而后即转黄色,以瘀去故也。
面微黑黄者,即浅淡之黧色也,视其寿带纹短,若缠绕口角,
亦非蓄血,即相家所谓蛇入口,主人饿死,更视其人有饥饿削瘦之容,
可知病不能食,询问必是噎膈也。
白不脱血,脉如乱丝,问因恐怖,气下神失,
乍白乍赤,脉浮气怯,羞愧神荡,有此气色。
【注】此以色合情之诊法也。白者脱血虚色也,察之并无脱血之证,
问之始知因恐怖也。恐则血随气下,故色白也。怖则神随气失,
故脉如乱丝也。乍白乍赤,气血不定之色也,脉浮气怯,
神气不安之象也。问之始知中心羞愧,有此气色也。羞则气收,
故气怯也。愧则神荡,故脉浮也。举此情色二端,一以诊病,
一以诊情,他可类推,总在临病者神而明之也。
眉起五色,其病在皮。营变蠕动,血脉可知。
眦目筋病,唇口主肌,耳主骨病,焦枯垢泥。
【注】此以色合皮、脉、肉、筋、骨,诊病之法也。
凡眉间起五色,主病在皮者,以肺主皮毛也。营变五色,
蠕蠕然动,主病在脉者,以营行血脉也。目起五色,主病在筋者,
以肝主筋也。唇口起五色,主病在肌者,以脾主肉也。耳起五色,
主病在骨者,以肾主骨也。焦枯垢泥者,乃枯骨不泽,不能外荣也。
此下皆诊病之杂法也。
发上属火,须下属水,皮毛属金,眉横属木,
属土之毫,腋阴脐腹。发直如麻,毛焦死故。
【注】此明毛发诊病之法也。发属心而上长,故属火也。须属肾而下长,
故属水也。通身之毛,属肺而生皮,故属金也。眉属肝而横长,故属木也。
腋下、阴下、脐中、腹中之毫,属脾以应四维,故属土也。凡毛发虽属五脏,
然皆血液所生,故喜光泽,若发直如麻,须毛焦枯,皆死候也。
阴络从经,而有常色。阳络无常,随时变色。
寒多则凝,凝则黑青。热多则淖,淖则黄红。
【注】此以色合络脉之诊法也。络有阴阳,随阴经之络为阴络,
随阳经之络为阳络也。阴络深而在内,阳络浮而在外,在内者不可得而见也,
惟从经常之色而治之,故曰有常色也。在外者可得而见,
则随四时推迁变色而治之,故曰阳络无常也。然阳络之变色,
亦不外乎诊色之寒热也。寒多则脉凝,凝则色青黑也,热多则脉淖,
淖则色黄红也。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动左乳下,有过不及,
其动应衣,宗气外泄,促结积聚,不至则死。
【注】此明宗气诊病法也。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
出于左乳之下,动不应衣,以候宗气。若动之微而不见,则为不及,
主宗气内虚也。若动之应衣而甚,则为太过,主宗气外泄。
若三、四至一止,或五、六至一止,则主有积聚也。若绝不至者,
则主死矣。
脉尺相应,尺寒虚泻,尺热病温,阴虚寒热,
风病尺滑,痹病尺涩,尺大丰盛,尺小亏竭。
【注】此明诊尺之法也。尺者,谓从关至尺泽之皮肤也。
经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
脉小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尺之皮肤亦贲而起,
脉滑尺之皮肤亦滑,脉涩尺之皮肤亦涩。故曰脉尺相应也。
若诊尺之皮肤寒,则主虚泻也。诊尺之皮肤热则主病温也;
非病温则主阴虚寒热劳疾也。凡风病则尺之肤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