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表里,故病耳聋也。此皆肝实之病。
若肝虚,则目视恍恍无所见,以肝开窍于目也。肝虚则胆薄,
故不时而有如人将捕之惊也。
心赤善喜,舌红口干,脐上动气,心胸痛烦。
健忘惊悸,怔忡不安,实狂昏冒,虚悲凄然。
【注】喜者心之志,故病则好喜也。赤者心之色,故病则面色赤也。
心开窍于舌,故病则舌赤红也。心主热,故病则口干心烦也。
心之部位在上,故病则脐上有动气也。胸者心肺之宫城也,
故病则心胸痛也。健忘、惊悸、怔忡,皆心神不安之病也。
热乘心实,则发狂昏冒也。神怯心虚,则凄然好悲也。
脾黄善忧,当脐动气,善思食少,倦怠乏力,
腹满肠鸣,痛而下利,实则身重,胀满便闭。
【注】黄者脾之色,故病则面色黄也。忧思者,脾之志,故病则好忧思也。
脾之部位在中,故病则当脐有动气也。脾主味,故病则食少也。脾主四肢,
故病则倦怠乏力也。脾主腹,故病则腹满肠鸣痛而下利也。
此皆\k脾虚\k之病也。脾主肉,故实则病身重、腹胀满、便闭也。
肺白善悲,脐右动气,洒淅寒热,咳唾喷嚏,
喘呼气促,肤痛胸痹,虚则气短,不能续息。
【注】白者肺之色,故病则面色白也。悲者肺之志,故病则好悲也。
肺之部位在右,故病则右胁有动气也。肺主皮毛,故病则洒淅寒热肤痛也。
咳嗽唾痰,喷嚏流涕,喘呼气促,皆肺本病也。胸者肺之府也,
故病则胸痹而痛也。肺虚则胸中气少,故喘咳皆气短不能续息也。
肾黑善恐,脐下动气,腹胀肿喘,溲便不利,
腰背少腹,骨痛欠气,心悬如饥,足寒厥逆。
【注】黑者肾之色,故病则面色黑也。恐者肾之志,故病则好恐也。
肾之部位在下,故病则脐下有动气也。肾主水,故病则水蓄腹胀、肿满、
喘不得卧也,肾开窍于二阴,故病则溲便不利也。肾主骨,肾与膀胱为表里,
故病则少腹满,背与骨俱痛也。肾主欠,故病则呵欠也。肾邪上乘于心,
故病则心空如饥也。诸厥属下,故病则足寒厥逆也。
正病正色,为病多顺,病色交错,为病多逆。
母乘子顺,子乘母逆。相克逆凶,相生顺吉。
【注】此以五色合五病顺逆生死之诊法也。假如肝病色青,是正病正色。
_芋C若反见他色,是病色交错也。若见黑色,为母乘子,相生之顺也。
若见赤色,为子乘母,相生之逆也。若见黄色,为病克色,其病不加,
凶中顺也。若见白色,为色克病,其病则甚,凶中逆也。曰相克逆凶者,
谓相克为凶,凶中顺尚可也。凶中逆必凶也。曰相生顺吉者,谓相生为吉,
如子乘母,为吉中小逆也,如母乘子,为吉中大顺也。其余四脏皆仿也。
色生于脏,各命其部。神藏于心,外候在目。
光晦神短,了了神足。单失久病,双失即故。
【注】此以色合二目之神,诊病生死之法也。五色生于五脏,
各命其部而见于面。神藏于心,虽不可得而识,然外候在目,
视其目光晦暗,此为神短病死之候也。若目睛清莹,了了分明,
此为神足不病之候也。单失者,谓或色或神,主久病也。双失者,
神色俱失,故主即死也。
面目之色,各有相当,交互错见,皆主身亡,
面黄有救,眦红疹疡,眦黄病愈,睛黄发黄。
【注】此以色合二目之色,诊病之法也。面目之色,各有相当之色,
如面之色,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目之色,如睛瞳黑、
乌珠青、白珠白、两红也。若目青、目赤、目白、目黑,与面色但有不同,
皆为交互错见,病者皆主身亡也。惟面色黄者,为土未败,五行有救,
皆不死也。若伤寒两目红,则为发疹疡之兆 。两目皆黄,则为病将愈之征。若两睛通黄,则为主发黄疸之候也。
闭目阴病,开目病阳,朦胧热盛,时瞑衄常,
阳绝戴眼,阴脱目盲,气脱眶陷,睛定神亡。
【注】此诊目阴阳生死之法也。凡病者闭目,则为病在阴也;开目,
则为病在阳也。朦胧昏不了了,非开目也,则为热盛伤神也。视而时瞑,
非开目也,则为衄血之常候也。目上直视,谓之戴眼,则为阳绝之候也。
视不见物,谓之目盲,则为阴脱之候也。目眶忽陷,则为气脱之候也。
睛定不转,则为神亡之候也。
五色既审,五音当明。声为音本,音以声生。
声之余韵,音遂以名。角征宫商,并羽五声。
【注】此明五音,乃天地之正气,人之中声也。有声而后有音,
故声为音本,音以声生也。声之余韵则谓之音,非声之外复有音也。
五色命乎五脏,诊人之病,既已审矣;而五音通乎五脏,诊人之病,
亦当明也。角属木通乎肝,微属火通乎心,宫属土通乎脾,商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