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温三服, 小便则利.
【集注】赵良曰: 『灵枢』谓心胞络之脉动则病胸胁支满者, 谓痰饮
积于心胞, 其病则必若是也. 目眩者, 痰饮阻其胸中之阳, 不能布精
于上也. 茯苓淡渗, 遂饮出下窍, 因利而去, 故用以为君. 桂枝通阳
输水走皮毛, 从汗而解, 故以为臣. 白术燥湿, 佐茯苓消痰以除支满
.甘草补中, 佐桂枝建土以制水邪也. 夫短气有微饮, 此水饮停蓄,
呼吸不利而然也. 『金匮』并出二方, 妙义益彰. 呼气之短, 用苓桂
术甘汤之轻清以通其阳, 阳化气则小便能出矣. 吸气之短, 用肾气丸
之重降以通其阴, 肾气通则关门自利矣.
【按】风水, 阳水也; 石水, 阴水也. 阳水多实, 阴水多虚. 阳水在
上,故多喘; 阴水在下, 故多满. 所以治阳水用散用攻, 治阴水用温
用补. 然阴中必有阳, 此方治阴水之在阳而上者也, 肾气丸治阴水之
在阴而下者也. 于此推之, 阳中亦必有阴, 故有小青龙阳, 五苓散之
治法也. 今举世不分阴阳虚实, 皆以金匮肾气汤治之, 服之不效, 终
不改辙, 每至吐血而死, 良可叹也.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篇名>疏凿饮子

属性: 治遍身水肿, 喘呼口渴, 大小便秘.
羌活 秦艽 槟榔 大腹皮 商陆 茯苓皮 椒目 木通 泽泻 赤
小豆等分加姜皮, 水煎服.
【注】经曰: 三焦者, 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 若水饮阻于内, 风寒束
于外, 则三焦之气化不行. 上焦之如雾, 中焦之如沤, 同为下焦之如
渎也. 以致水气外泛, 皮肤作肿, 内停腹里作胀, 上攻喘咳呕逆, 下
蓄小便不利, 种种诸证, 而治法总不外乎表里也. 小青龙汤, 真武汤
,越婢汤, 五苓散, 疏凿饮子五方, 皆治有水气兼表里证之药也. 小
青龙汤治表里寒实, 中有水气, 真武汤治里有虚寒, 中兼水气. 二证
俱内不作胀, 外不作肿, 故一以麻, 桂辈散寒以行水; 一以姜, 附辈
温寒以制水也. 越婢汤治表里实热, 中有水气, 五苓散治表里虚热,
中有水气. 故一以麻黄, 石膏, 散肤之水, 清肌之热, 以消肿也; 一
以桂, 苓, 术, 泽, 解肌表热, 利所停水, 以止吐也. 疏凿饮子治表
里俱实, 不偏寒热而水湿过盛, 遍身水肿喘胀便秘者. 故以商陆为君
,专行诸水. 佐羌活, 秦艽, 腹皮, 苓皮, 姜皮, 行在表之水, 从皮
肤而散; 佐槟榔, 赤豆, 椒目, 泽泻, 木通, 行在里之水, 从二便而
出.上下, 内外, 分消其势, 亦犹神禹疏凿江河之意也. 至于越婢汤
:加半夏者, 因喘气上逆, 用之降逆也. 加附子者, 因汗出恶风, 散
表固阳也. 小青龙汤加石膏者, 因喘而烦燥, 用之兼清胃热也. 五苓
散以术, 桂易滑石, 阿胶, 名猪苓汤, 专清阴兼治水也. 真武汤, 去
生姜加人参, 名附子汤, 专温阳不治水也. 由此可知仲景用方, 于群
温剂中, 加以大寒之品; 大寒剂中, 加以辛热之品. 去桂枝加滑石,
则不走外; 去生姜加人参, 则不治水. 其转换变化, 神妙如此, 拘拘
之士, 不足语也.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篇名>葶苈大枣泻肺汤

属性: 治肺痈喘不得卧. 及水饮攻肺喘急者.
葶苈 ( 苦 ) 一两 大枣十枚以水五钟, 先煮枣三钟, 去枣纳葶苈,
煮取一钟半, 顿服, 弱者减服. 戒盐酱.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篇名>苏葶定喘丸

属性: 治饮停上焦, 攻肺喘满不得卧, 面身水肿, 小便不利者.
苦葶苈子 ( 研泥 )  南苏子 ( 研泥 ) 各等分, 合均, 用枣肉为小
丸,阴干, 磁罐盛之, 恐渗去油性, 减去药力. 每服三钱, 于夜三更
时白汤下, 以痢四, 五次为度, 痢多则减服之, 痢少则加服之. 次日
身软, 则隔一日, 或隔二日服之. 形气弱者, 先减半服之, 俟可渐加
.戒盐酱, 服之即奏奇功, 如不严戒一切咸物, 即对证用药, 万无一
生.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篇名>舟车神佑丸

属性:又名净腑丸
 治水肿水胀, 形气俱实.
黑牵牛 ( 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