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之大半夏
汤者,补脾胃止呕吐也。



<目录>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篇名>大半夏汤方

属性:半夏(洗、浣用)二升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一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千金方』云:大半夏汤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方』云:大半夏汤治呕心
下痞□者。
【集解】
高世蛟唬撼食暮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胃反但吐不呕,然吐不离乎呕,故曰:
胃反呕吐者,用半夏助燥气以消谷,人参补元气以安胃,白蜜入水扬之,使甘味散于
水中,水得蜜而和缓,蜜得水而淡渗,庶胃反平而呕吐愈。李升玺曰:呕家不宜甘味
,此用白蜜何也?不知此胃反自属脾虚,经所谓甘味入脾,归其所喜是也。况君以半
夏,味辛而止呕,佐以人参温气而补中,胃反自立止矣。
@@@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注】
胃反吐而不渴者,寒也。渴欲饮水者,饮也。故以茯苓泽泻汤,补阳利水也。



<目录>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篇名>茯苓泽泻汤方

属性:茯苓半筋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外台方』云:茯苓泽泻汤,治消渴胃反脉绝。
【集解】
李□曰:吐而渴者,津液亡而胃虚燥也。饮水则水停心下,茯苓、泽泻,降气行饮,
白术补生津,此五苓散原方之义也。然胃反因脾气虚逆,故加生姜散逆,甘草和脾。
又五芩散治外有微热,故用桂枝。此胃反无表热,而亦用之者,桂枝非一于攻表药也
,乃彻上彻下,达表里,为通行津液,和阳散水之剂也。
尤怡曰:茯苓泽泻汤,治吐未已,而渴欲饮水者,以吐未已,知邪未去,则宜桂枝、
甘姜散邪气,茯苓、泽泻消水气也。
@@@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注】
哕即干呕也,因其有哕哕之声,而无他物,故不曰干呕,而曰哕逆,属气上逆为病也
。上逆之气,得出上窍,皆能作声,故肺虚气上逆,则作,气从喉出而有逆之声
,若为邪所阻,则为喘满,故无声也。胃虚气上逆,则作哕,气从咽出而有哕逆之声
,若与物凝结,则为痞痛,故无声也,是知气病也明矣。然邪气所凑,正气必虚,故
用橘皮、竹茹、生姜以清邪气,人参、甘草、大枣,以补正气,则上逆之气自可顺矣




<目录>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篇名>橘皮竹茹汤方

属性:橘皮二筋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筋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解】
李□曰:哕有属胃寒者,有属胃热者,此哕逆因胃中虚热,气逆所致。故用人参、甘
草、大枣、补虚,橘皮、生姜散逆,竹茹甘寒,疏逆气而清胃热,因以为君。
尤怡曰:胃虚而热乘之,则作哕逆,橘皮、生姜和胃散逆,竹茹除热止呕哕,人参、
甘草、大枣益虚安中也。
@@@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注】
干呕哕,犹言干呕即哕也。东垣以干呕为轻,哕为重,识仲景措辞之意也。哕而手足
厥,乃胃阳虚,是吴茱萸汤证也。若初病形气俱实,虽手足厥,非阳虚阴盛者比,乃
气闭不达于四肢也。故单以橘皮通气,生姜止哕也。
【集注】
程林曰:干呕哕,则气逆气胸膈间,而不行于四末,故手足为之厥,橘皮能降逆气,
生姜为呕家圣药,小剂以和之也。然干呕非反胃,厥非无阳,故下咽气行即愈。



<目录>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篇名>橘皮汤方

属性:橘皮四两 生姜半筋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则愈。
@@@
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注】
哕虚邪也。哕而不腹满者,为正气虚,兼有热者,以橘皮竹茹汤主之;兼有寒者,以
吴茱萸汤主之。哕而腹满者为邪气实,当视其二便,大便不利者下之,小便不利者通
之即愈也。
【集注】
朱肱曰:前部不利猪苓汤,后部不利谓胃承气汤。
赵良曰:腹满为实,实则气上逆而作哕,故必视其前后何部不利而利之,则满去而哕
止。
魏荔彤曰:胃气上逆,冲而为哕,治法当视其前后,审大小便调不调也。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