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抟,其人必□。
【按】
「令汗大出」四字,当是衍文,宜删之。
阳明病,□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汤下之」
。若能食者,但□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按】
「宜大承气汤下之」句,应在必有燥屎五、六枚之下始合。若但便□即用大承气汤下
之,殊失仲景慎重误下之旨,当移之。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
,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
,病过十日,脉续「弦」〔浮〕者,与小柴胡汤。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
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按】
续浮之「浮」字,当是「弦」字,始与小柴胡汤法之脉相合。若是「浮」字,则上之
浮即宜小柴胡汤,而下之浮又用麻黄汤,不自相矛盾耶?当改之。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按】
必吐下不止之「下」字,衍文也,当删之。



<目录>卷二\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

<篇名>少阳篇正误

属性: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下满痛,
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
中与也。〔食谷者哕〕
【按】
「食谷者哕」四字,衍文也,食谷呕者有之,从无食谷哕者之证,当删之。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脉「沉」细
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
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细」〔紧〕,不得为少阴病
,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
得屎而解。
【按】
脉细当是「脉沉细」,观本条下文脉沉亦在里也之「亦」字自知,当补之。脉虽沉紧
之「紧」字,当是「细」字。观本条上文并无「紧」字,如何说脉虽沉紧,此「虽」
字又何所谓耶?当改之 。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呕吐而「不」〔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按】
下利之「下」字,当是「不」字,若是「下」字,岂有上吐下利,而犹以大柴胡汤下
之者乎?当改之。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
呕不止,心下急 ,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按】
许叔微曰:大柴胡汤,一方无大黄,一方有大黄。盖大黄荡涤蕴热,伤寒中要药,王
叔和云:若不用大黄,恐不名大柴胡汤。且仲景曰:下之则愈。若无大黄,将何以下
心下之急乎?当从叔和为是,宜补之。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臁埂参挛隆秤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
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
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极吐下也。
【按】
王肯堂曰:「温温」当是「臁埂S衷埔耘幌拢疑有阙文,当改之。



<目录>卷二\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

<篇名>太阴篇正误

属性: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自利益甚」。
【按】
吴人驹曰:「自利益甚」四字,当在必胸下结□之下,若在吐食不下之下,则是已吐
食不下而自利益甚矣。仲景复曰:若下之无所谓也,从而移之。
伤寒,本自寒「格」〔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
黄芩人参汤主之。
【按】
经论中并无寒下之病,亦无寒下之文。玩本条下文,寒格更逆吐下,可知寒下之「下
」字,当是「格」字,文义始属。注家皆释胃寒下利,不但文义不属,且与芩、连之
药不合,当改之。



<目录>卷二\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

<篇名>少阴篇正误

属性:少阴病,饮食入口即吐,心中「臁埂参挛隆秤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
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
之,宜四逆汤。
【按】
「温温」当是「臁梗煺撸乃吐饮之状也,当改之。



<目录>卷二\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

<篇名>厥阴篇正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