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表半里居多,故以黄芩汤
和之。若非合病,则桂枝汤、麻黄汤,分主太阳之表,五芩散、抵当汤分主太阳之里
;葛根汤主阳明之表,三承气汤主阳明之里;小柴胡汤主少阳之表,大柴胡汤主少阳
之里,是各有专司也。
【集注】
张兼善曰:凡合病皆下利,各从外证以别焉。夫太阳病,头项痛,腰脊强;阳明病,
目痛鼻干,不得卧;少阳病,胸□痛,耳聋,凡遇两经病证,齐见而下利者,曰合病
也。然两经但各见一、二证便是,不必悉具。
林澜曰:此节是三证在内,大承气只治得脉滑而数有宿食之证,非并治上两证也。其
脉不负者,虽下利而脉未至纯弦也,不言治法。陶华谓:尝以小柴胡,加葛根白芍治
之,取效如拾芥是也。负者,脉纯弦也。土败但见鬼贼之脉,不必治矣。盖虽同是阳
明之合病,而有入经在府之殊,安可以在经之际,概归之承气乎?
@@@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按】
浮大上之「上」字,当是「弦」字,始合论中三阳合病之脉。若是「上」字,则经论
中从无两寸脉,主三阳病之理。
【注】
脉浮大弦,三阳合病之脉也。浮大弦皆见于关上,知三阳之热邪,皆聚于阳明也。热
聚阳明,则当烦不得眠,今但欲眠睡,是热盛神昏之昏睡也,昏睡自然目合,热蒸则
汗自出也。若施治得宜,使邪还于表而解,否则未可卜也,宜以柴胡、桂枝、白虎三
汤,酌其所当,合而用之可也。
【集注】
方有执曰:太阳脉浮,阳明脉大,关上乃少阳之部位,故曰:三阳合病。
魏荔彤曰:诊其脉浮为太阳,大为阳明,其长上于关上,则弦可知矣。弦又为少阳,
是三阳之经同受邪,所以三阳之脉同见病。如此再谛之于证,但欲眠睡非少阴也,乃
阳盛神昏之睡也。及目合则汗出,是阳胜争于阴中之汗出也。
@@@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语,遗尿,发汗则□语,下之则
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 ,白虎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复详其证,以明其治也。三阳合病者,太阳、阳明、少阳合而为病也。必太
阳之头痛、发热,阳明之恶热、不眠,少阳之耳聋、寒热等证皆具也。太阳主背,阳
明主腹,少阳主侧,今一身尽为三阳热邪所困,故身重难以转侧也。胃之窍出于口,
热邪上攻,故口不仁也。阳明主面,热邪蒸越,故面垢也。热结于里则腹满;热盛于
胃,故□语也。热迫膀胱则遗尿;热蒸肌腠,故自汗也。证虽属于三阳,而热皆聚胃
中,故当从阳明热证主治也。若从太阳之表发汗,则津液愈竭,而胃热愈深,必更增
□语;若从阳明之里下之,则阴益伤而阳无根据则散,故额汗肢冷也。要当审其未经汗
下,而身热自汗出者,始为阳明的证,宜主以白虎汤,大清胃热,急救津液,以存其
阴可也。
【集注】
江琥曰:或问白虎汤何以能解三阳之热?答云:病至自汗出,则太、少之邪总归阳明
矣,安得不从阳明而专治之耶?
郑重光曰:三阳合病,表里俱伤也。发汗偏攻太阳,则邪并于阳明而□语益甚。攻下
偏治阳明,则额上生汗,汗出不流,手足厥冷,必成亡阳之证。然则既不宜于汗下,
惟有白虎一汤,两解阳明表里之热。若无自汗,表犹未解,尚不可用此条,当与⒅
参治也。
@@@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
。若太阳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
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
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
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按】
当解之下「熏之」二字,当是「以汗」二字,始与上下文义相属。
【注】
一经未罢,又传一经,同病而后归并一经自病者,名曰并病。二阳者,太阳、阳明也
。太阳初得病时发汗,汗出不彻,未尽之邪,因而转属阳明,若续自微微汗出,不恶
寒反恶热,始为阳明可下之证。若不微微汗出,而恶寒者,则是太阳之表犹未罢,不
可下也,下之为逆矣。如已经发汗,尚有未尽之表,宜仍与麻桂各半汤,或桂枝二越
婢一汤,小小发汗,以和其表,自可解也。缘缘,接连不已也,正赤,不杂他色也,
谓满面接连赤色不已也。此由于汗出不彻,故阳气怫郁不得宣越,所以其人烦躁短气
,脉涩,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求之而不可得也。是皆邪气壅甚于经,漫
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