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之分也;必结,谓胃分必有结也。若脉实大乃胃分有热而结也,则当下之。今脉
微弱,是胃分有寒而结也,法不当下,不当下而下之,谓之反下。二、三日,正常解
太阳、阳明之表,反下之,表热乘虚入里,必自利。设利自止,是其人胃实而同燥化
,必作结胸矣。今利未止,四日仍复下利,是其人胃虚而同湿化,故必作协热利也。
【集注】
程知曰:此表证误下,有结胸热利之变,不可不慎也。脉既微弱,则是寒结心下,法
当温散。医见心下结,而下之使利,是治之反也。
汪琥曰:太阳病,二、三日,不卧欲起,心下热结,似乎可下;然脉微弱,其人本有
寒分,岂可下乎?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表里不解者,桂
枝人参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脉微弱,协热利,互详其证,以明其治也。外证未除,谓太阳病未除,而数
下之,是下非一次也。里因数下而虚,遂协表热而利,利下不止,里虚不固也。心下
痞□,里虚而邪结也,外证既未除,是表不解也,故用桂枝以解表。利下痞□,里因
下虚而从寒化也,其脉必如上文之微弱,故用参、术、姜、草以温里,此温补中两解
表里法也。若其脉有力者,又当从甘草泻心汤之法矣。
【集注】
喻昌曰:误下而致里虚,外热乘之,变而为利不止者,里虚不守也,痞□者,正虚邪
实,中成滞碍,痞寒而不通也。以表未除,故用桂枝以解之。以里适虚,故用理中以
和之。此方即理中加桂枝而易其名,乃治虚痞下利之法也。
李中梓曰:经云: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与葛根黄芩黄连汤。此则又与桂枝人
参汤。何用药有温凉之异邪?盖彼证但曰「下之」,此则曰「数下之」;彼证但曰「
利下」,此则曰「利不止」。合两论味之,自有虚实之分矣。
程知曰:表证误下,下利不止,喘而汗出者,治以葛根芩连。心下痞□者,治以桂枝
、参、术。一救其表邪入里之实热,一救其表邪入里之虚寒,皆表里两解法也。
程应旄曰:协热而利,向来俱作阳邪陷于下焦,果尔,安得用理中耶?盖不知利有寒
热二证也。



<目录>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篇名>桂枝人参汤方

属性:桂枝四两 甘草(炙)四两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
服,夜一服。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
黄连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又言协热利之脉促者,以别其治也。太阳病桂枝证,宜以桂枝解肌,而医
反下之,利遂不止者,是误下,遂协表热陷入而利不止也。若表未解,而脉缓无力,
即有下利而喘之里证,法当从桂枝人参汤以治利,或从桂枝加杏子厚朴汤,以治喘矣
。今下利不止,脉促有力,汗出而喘,表虽未解,而不恶寒,是热已陷阳明,即有桂
枝之美,亦当从葛根黄芩黄连汤主治也。方中四倍葛根以为君,芩连甘草为之佐,其
意专解阳明之肌表,兼清胃中之里热,此清解中兼解表里法也。若脉沉迟,或脉微弱
,则为里寒且虚,又当用理中汤加桂枝矣。于此可见上条之协热利,利不止,心下痞
□,表里不解者,脉不微弱,必沉迟也。
【按】
协热利二证,以脉之阴、阳分虚、实,主治固当矣。然不可不辨其下利之粘秽、鸭溏
,小便或白或赤,脉之有力无力也。
【集注】
成无己曰:病有汗出而喘者,谓自汗出而喘也,是邪气外甚所致。若喘而汗出者,谓
因喘而汗出也,是里热气逆所致,故与葛根黄芩黄连汤,散表邪除里热也。
方有执曰:利与上条同。而上条用理中者,以痞□,脉弱属寒也。此用芩、连者,以
喘汗、脉促属热也。
喻昌曰:太阳病,原无下法,当用桂枝解外,医反下之,则邪热之在太阳者,未传阳
明之表,已入阳明之里。所以其脉促急,其汗外越,其热上奔则喘,下奔则泄。故舍
桂枝而用葛根,以专主阳明之表,加芩、连以清里热,则不治喘而喘止,不治利而利
止。此又太阳、阳明两解表里之变法也。
汪琥曰:误下虚其肠胃,为热所乘,遂利不止,此非肠胃真虚证,乃胃有邪热,下通
于肠而作泄也。脉促者,脉来数时一止复来也,此为阳独盛之脉也。脉促见阳,知表
未解,此表乃阳明经病,非犹太阳桂枝之表证也。喘而汗出者,亦阳明胃府里热气逆
所致,非太阳风邪气壅之喘,亦非桂枝汤汗出之证也。故当解阳明表邪,清胃府里热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