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阴阳易竭。为不可救也。(自利症云
发汗则内外皆虚。此症则云利水则阴阳易竭。皆是不刊之论。)有伤寒热甚。失于汗下。唇焦舌
燥。能饮水。大便秘硬。小便赤涩。时有稀粪水利出者。此内有燥矢结骤。乃旁漏之物。非冷利
也。再审有矢气极臭者是也。其脉虽沉。切之必滑有力。或时躁热。不欲衣被。或扬手掷足。或
语有力。此阳气亢极。轻者人参白虎汤。或小柴胡合解毒汤主之。内实者须下之。有潮热者大
柴胡加芒硝。



<目录>卷七\西塘感症(中)

<篇名>感症变病

属性:初病身热头痛。稍久大便秘。小便涩。或畏热喜冷水。或扬手掷足。烦躁不得宁。 语昏愦
而厥。此阳厥也。
大小承气大柴胡。看微甚下之。烦渴舌燥白虎汤。如得病便四肢厥冷。脉沉而细。手足挛而恶寒
。引衣盖覆不欲水。或下利清谷而厥逆者。阴也。四逆汤。白通汤。(阳厥阴厥。一清腑。一温
脏。有水火之分。天渊之别。二法相左。害如反掌。极宜细心辨别。投剂庶无贻误。此论颇精。
故揭出以俟读者潜心玩味尔。)厥逆脉不至者。通脉四逆汤。手足指头微寒者。谓之清。理中汤
。无热症而厥。当归四逆汤加茱萸生姜。喘促脉伏而厥。五味子汤。(如遇此等症。以五味子汤
与麻桂各半汤合作一剂投之。尤觉稳当。)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寒热而厥
。面色不泽。冒昧两手忽无脉。或一手无脉。必是有正汗也。多用绵衣包手足。服五味子汤。或
兼与桂枝麻黄各半汤。须臾大汗而解。
\x通脉四逆汤\x
甘草(君) 附子(臣) 干姜(佐)
面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
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x当归四逆汤\x
当归(君) 细辛(使) 桂枝(臣) 芍药(臣) 甘草(佐) 通草(佐)
大枣(引) (古方之通草。即今之木通也。)
\x五味子汤\x
五味子(佐) 人参(君) 麦冬(臣) 杏仁(佐) 陈皮(臣) 生姜(使)
大枣(使)
\x吴茱萸汤\x
吴茱萸(臣) 生姜(佐) 人参(君) 大枣(使)
\x桂枝麻黄各半汤\x
桂枝(君) 芍药(臣) 甘草(臣) 麻黄(君) 生姜(使) 大枣(
使) 杏仁(佐)
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同煮。去滓温服。



<目录>卷七\西塘感症(中)

<篇名>感症变病

属性:肺主气。肺气逆而上行。冲冲而气急。喝喝而息数。张口抬肩。摇身 肚。是为喘也。有表
症而喘者。宜汗之。(心腹必濡而不至)病患剧饮水。致停饮心下。结满而喘者。五苓散。经以
喘而汗出脉促者。(邪气内攻)葛根黄连黄芩汤利之。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外邪壅盛)麻黄杏
仁甘草石膏发之。此盖病与脉气未虚。而喘亦微耳。(曾治一人。季冬劳碌感冒。医峻用寒剂。
遂致大喘。汗出如油。脉浮软。重用生脉散乃定。)凡烦热。胸膈不利。上气喘促。口干或咳者
。加减泻白散。凡热盛有痰。脉弦数
而喘。小柴胡加知母贝母栝蒌仁。胸满者加枳壳桔梗。心下满者加枳实黄连。舌燥饮水而喘者。
加知母石膏。凡阳明内实。不大便。腹满气短。发潮热而喘者。大柴胡加浓朴杏仁。下后大喘。
则为里气大虚。邪气传里也。(葛根黄连黄芩汤症)下后微喘。则为里气上逆。邪不能传里。犹
在表也。(桂枝汤解表。朴杏下逆气。)凡阴症厥逆。脉沉细而微。气促而喘无汗者。宜四逆汤
。加五味杏仁。凡虚人脉伏。手足逆冷者。五味子汤。有病伤寒咳嗽。喉中声如鼾。与独参汤。
服二三斤。病始全。(其脉豁大无伦。乃空虚阴亡之象。)有病后气虚。不能接续。非喘也。乃
气短也。方书用大剂生脉散。少佐陈皮二母主之。然此乃急症。须大剂八味。加人参两许。方效
。(感症亦有元海无根。亏因肝肾。子午不交。以致气短似喘者。气脱症也。其脉必微细无神。
若微而兼紧。尤为可畏。速用热地二两。归身一两。甘草五钱。以济之缓之。堪云神剂。)有气
从脐下冲上。两尺脉洪盛或数者。属阴虚。(症或兼见盗汗潮热咳嗽)大料左归饮。加人参。或
六味合生脉。虚甚八味右归皆可用。
\x加减泻白散\x
桑白皮(君) 知母(臣) 贝母(佐) 栝蒌(臣) 细黄芩(佐) 橘红(佐)
桔梗(使) 甘草(使) 地骨皮(君)
\x葛根黄连黄芩汤\x
葛根(君) 甘草(臣) 黄芩(佐) 黄连(使)
\x左归饮\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