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候\x 其得病之翌日,即延为诊视,起居如常,惟觉咽喉之间有热上冲,咳嗽吐痰音微哑,周身
似拘束酸软。脉象浮而微滑,右关重按甚实,知其证虽感风成温,而其热气之上冲咽
喉,实有伏气化热内动也。若投以拙拟寒解汤原可一汗而愈。然当此病之初起而遽投以石膏重剂,
彼将疑而不肯服矣。遂迁就为之拟方。盖医以救人为目标,正不妨委曲以行其道也。
\x处方\x 薄荷叶(三钱) 青连翘(三钱) 蝉蜕(二钱) 知母(六钱)
玄参(六钱) 天花粉(六钱)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复诊\x 翌日复延为诊视,言服药后周身得微汗,而表里反大热,咳嗽音哑益甚,何以服如此凉药
而热更增加,将毋不易治乎?言之若甚恐惧者。诊其脉洪大而实,左右皆然,知非重用石膏不可。因
谓之曰∶此病乃伏气化热,又兼有新感之热,虽在初得亦必须用石膏清之方能治愈。若果能用生石膏
四两,今日必愈,吾能保险也。问石膏四两一次全服乎?答曰∶非也。可分作数次服,病愈则停
服耳。为出方,盖因其有恐惧之心,故可使相信耳。
\x处方\x 生石膏(四两捣细) 粳米(六钱)
共煎汤至米熟,取汤四盅,分四次徐徐温饮下。病愈不必尽剂,饮至热退而止。大便若有滑泻,尤宜将药急停服。
\x复诊\x 翌日又延为诊视,相迎而笑曰∶我今热果全消矣,惟喉间似微觉疼,先生可再为治之。问
药四盅全服乎?答曰∶全服矣。当服至三盅后,心犹觉稍热,是以全服,且服后并无大
便滑泻之病,石膏真良药也。再诊其脉已平和如常,原无须服药,问其大便,三日犹未下行。为开
滋阴润便之方,谓服至大便通后,喉疼亦必自愈,即可停药勿服矣。



<目录>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篇名>10.温病兼痧疹

属性:天津舒××,年四十五岁,于仲夏得温病兼痧疹。
\x病因\x 舒××原精医术,当温疹流行之时,屡次出门为人诊病,受其传染因得斯病。
\x证候\x 其前数日皆系自治,屡次服表疹清热之药,疹已遍身出齐而热仍不退,因求愚为延医。其
表里俱觉发热,且又烦躁异常,无片时宁静,而其脉则微弱不起,舌苔薄而微黄,大便
日行一次不干不溏,小便赤涩短少。
\x诊断\x 此证当先有伏气化热,因受外感之传染而激发,缘三焦脂膜窜入少阴遏抑肾气,不能
上与心火相济,是以舌苔已黄,小便短赤,阳明腑热已实,而其脉仍然无力也。其烦躁异常
者,亦因水火之气不相交也。此虽温病,实与少阴伤寒之热者无异,故其脉亦与少阴伤寒之
脉同。当治以白虎加人参汤,将原方少为变通,而再加托表疹毒之品辅之。
\x处方\x 生石膏(二两捣细) 大潞参(四钱) 天花粉(八钱) 生怀山药(八钱)
鲜茅根(四钱)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下。
\x方解\x 此方即白虎加人参汤以花粉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而又加鲜茅根也。花粉与知母,皆
能清热,而花粉于清热之外又善解毒,山药与粳米皆能和胃,而山药于和胃之外又能滋
肾。方中之义,用白虎汤以治外感实热,如此变通则兼能清其虚热解其疹毒,且又助以人参
更可治证实脉虚之热,引以鲜茅根并可治温病下陷之热也。
\x复诊\x 将药煎服一剂,热退强半,烦躁亦大轻减,可安睡片时。至翌日过午,发热烦躁又如
旧,脉象仍然无力,因将生石膏改用三两,潞参改用五钱,俾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每
饮一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服后其病亦见愈,旋又反复,且其大便一日两次,知此寒凉
之药不可再服。乃此时愚恍然会悟,得治此证之的方矣。
\x处方\x 鲜白茅根(六两切碎)
添凉水五盅,在炉上煎一沸,即将药罐离开炉眼,约隔三寸许,迟十分钟再煎一沸,又离开炉眼,
再迟十分钟,视其茅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若茅根不沉水底,可再煎一沸,约可
取清汤三盅,乘热顿饮之以得微汗方佳。
\x效果\x 此方如法服两剂,其病脱然愈矣。
\x帮助\x 按此证其伏气之化热,固在三焦,而毒菌之传染,实先受于上焦,于斯毒热相并随上焦之
如雾而弥漫于全身之脏腑经络不分界限。茅根凉而能散,又能通达经络脏腑无微不至。
惟性甚平和,非多用不能奏效。是以一剂重用至六两,其凉散之力,能将脏腑经络间之毒热尽数排
出(茅根能微汗利小便,皆其排出之道路),毒热清肃,烦躁自除矣。愚临证五十年,用白虎加人参汤时
不知凡几,约皆随手奏效。今此证两次用之无效,而竟以鲜白茅根收其功,此非愚所素知,乃因
一时会悟后则屡次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