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柴胡症为无半表半里
证也。)烦躁不大便,续脐痛,发作有时者,有燥屎也。下之后复发汗,日夜烦躁不得安,眠时安静,不呕不
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宜\x干姜附子汤\x。
干姜(一两) 附子(生用,一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顿服。
〔海〕服姜附汤有二法∶一法当热服,手少阴心也,水包火,热服以接心火,身表寒盛,外火少也,寒从
外生,热从内消,譬如冻死,寒在外也;一法当寒服,足少阴肾也,寒邪入水,冷服以类肾水,身表微热,内
水多也,热从外生,寒从内消,譬如饮冷,寒在内也。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宜\x茯苓四逆汤\x。
茯苓(一两) 人参(六钱)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脐,作八片,只用二片) 甘草 干姜(各二钱)
上锉,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
烦躁心下硬,若未曾下者,即前条无太阳、柴胡症,以小承气少少微和之也。若已曾下,心下硬痛,
短气躁烦者,大陷胸也。若结胸证悉具,烦躁者死也。(方论见结胸。)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宜\x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x。
桂枝(去皮,半两) 甘草(炙) 牡蛎(熬) 龙骨(各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如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太阳病,火熨其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下利者,欲解也。
(论见谵语。)
烦躁厥逆,若吐利者,吴茱萸汤也。(论见吐利。)
若不烦而躁,四逆,脉不至,死也。(论见厥。)不得卧者,死也。(论见下利。)
〔成〕所谓烦躁者,谓先烦渐至躁也。所谓躁烦者,谓先发躁而迤逦复烦者也。从烦至躁为热,未有不渐
烦而躁者也。先躁后烦,谓怫怫然更作躁闷,此为阴盛隔阳也,虽大躁欲于泥水中卧,但饮水不得入口是也,
此气欲脱而争,譬如灯将灭而暴明也。盖内热曰烦,谓心中郁烦也;外热曰躁,谓气外热躁也。内热为有根之
火,故但烦不躁,及先烦后躁者,皆可治;外热为无根之火,故但躁不烦,及先躁后烦者,皆不可治也。脏厥
蛔厥烦躁。(方论见厥。)躁无暂定而厥者,为脏厥。静而复烦,吐虫而厥者,为蛔厥,乌梅丸主之。
(方论见厥。)热少厥微,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白者,热除也,若欲食者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
便血。(论见厥。)少阴病,但欲寐不烦,至五六日变自利,烦躁不得卧者死。(论见欲寐。)



<目录>卷之三十二・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篇名>烦躁续法

属性:〔《活》〕病患身冷,脉沉细疾,烦躁而不饮水者,阴盛隔阳也,宜服霹雳散,须臾躁止得睡,汗出即瘥。
火焰散、丹砂丸并主之。(丹砂丸方见《活人书》。)
\x霹雳散\x 治阴盛隔阳,烦躁不饮水。
附子(一枚,炮熟取出,用冷灰挹,细研,入真腊茶二钱和匀。)
上为细末,分作二服,水二盏,煎至六分,临熟入蜜半匙,放温或冷服之,须臾躁止得睡,汗出即瘥。
〔海〕已寒丸 此丸不僭上,阳生于下,治阴症服四逆辈,胸中发躁而渴者,或数日大便秘,小便涩,亦服此丸。
上不躁,大小便自利。
肉桂 茯苓(各五钱) 良姜 乌头(炮。各七钱) 附子(炮) 干姜(炮) 芍药 茴香(炒。各一两)
上等分,为细末,糊为丸,如桐子大。温酒下,空心服五七十丸,八九十丸亦得,酒醋为糊俱可。
〔《本》〕破阴丹治阴中伏阳烦躁,六脉沉伏。(方论见阴毒。)
顷年乡人李信道得疾,六脉沉伏不见,深按至骨则若有力,头疼身温,烦躁,指末皆冷,胸中满,恶心。
更两医矣,皆不识,止用调气药。予诊之曰∶此阴中伏阳也,仲景法中无此证,世人患此者多。若用热药以助
之,则为阴所隔绝,不能导引真阳,反生客热;用冷药则所伏真火愈见消烁,非其治也。须用破散阴气,导达
真火之药,使火升水降,然后得汗而解矣。予授此药二百粒,作一服,冷盐汤下,不时烦躁狂热,手足躁扰,
其家大惊。予曰∶俗所谓换阳也。须臾稍定,略睡,身已中汗,自昏达旦方止,身凉而病除矣。



<目录>卷之三十二・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篇名>咳

属性: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宜\x小青龙汤\x。
麻黄 芍药(各三钱) 五味子(半两) 干姜 甘草 细辛 桂枝(去皮) 半夏(各三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