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久风入中为飧泄。经云∶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传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传舍于经,
留而不去,传舍于输,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
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此久风入中为飧泄之义同也。
洁古云∶大渴饮水,多因致水谷一时下者,宜灸大椎三五壮;或用车前子、雷丸、白术、茯苓及五苓散等
药渗之,详见大法条。又如久风为飧泄者,则不饮水而谷完出,治法当以宣风散导之。后服苍术防风汤。
宣风散(方见小儿痘发热条 服之大便利,服后药。)
\x苍术防风汤\x
苍术(去皮,四两) 麻黄(一两) 防风(五钱)
上粗末。每一两,生姜七片,水一盏,煎至一半,去渣温服。如止后,服后药。
\x补本丸\x
苍术 小椒(去目,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水下。治寒泄痢久不效者,弥佳。小儿丸如米大。
〔子和〕赵明之,米谷不消,腹作雷鸣,自五月六月不愈。诸医以为胃受大寒,故并与圣散子、豆蔻丸,
虽止一二日,药力尽而复作。诸医不知药之非,反责明之不忌口。戴人至而笑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飧泄
者,水谷不化而直过下出。又曰∶米谷不化,热气在下,久风入中。中者,脾胃也。风属甲乙,脾胃属戊己,
甲乙能克戊己,肠中有风故鸣。《经》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诊其两手,脉皆浮数,
为病在表也,可汗之。直断曰∶风随汗出。以火二盆,暗置床下,不令病患见火,恐憎其热。诒之入室,更服
涌剂,以麻黄投之。乃闭其户,从外锁之。汗出如洗,待一时许,开户减火一半,须臾汗止,泄亦止。《内经》
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泻。此以风为根,风非汗不出者。有病此者,腹中雷鸣,泄注米谷,不分小便涩滞,皆
以脾胃虚寒故耳,服豆蔻、乌梅、粟壳、干姜、附子,曾无一效。中脘脐下灸已数千,燥热转甚,津液涸竭,
瘦削无力,饮食减少。命予视之,余以《应象论》曰∶热气在下,水谷不分,化生飧泄,寒气在上,则生 胀,
而气不散,何也?阴静而阳动故也。诊其脉两手皆浮大而长,身表微热。用桂枝麻黄汤,以姜、枣煎,大剂连
进三服,汗出终日,至旦而愈。次以胃风汤和其脏腑,调养阴阳,食进而愈。
〔河〕\x木香丸\x 治肠痹,多饮,不泄,上气喘争,时发飧泄腹痛。
木香 白术 官桂 芜荑 诃子皮 良姜 附子(炮,去皮) 浓朴(姜制) 肉豆蔻(各一两) 干姜
(六钱半) 甘草(五钱)
上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空心下。
运气 飧泄,皆属风木攻脾。经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又云∶岁土不及,
风乃大行,民病飧泄,体重腹痛。又云∶土不及曰卑监。卑监之纪,上角与正角同,其病飧泄,治以凉剂是也。
刺灸 飧泄有三法∶
其一取脾。经云∶脾虚则腹满肠鸣,泄食不化,取其经足太阴、阳明。又云∶飧泄,取三阴之上,补阴陵
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又云∶飧泄,取三阴者是也。三阴者,太阴也。
其二取肾。经云∶肾藏志,志有余,腹胀,飧泄泻,然筋血者是也。然筋,谓然骨,视血络盛则泄之。
其三取肝。经云∶肝足厥阴之脉,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是也,视盛虚寒热陷下施法也。
渴饮水多,水谷一时下者,灸大椎三五壮,立已。(详见大法条。)
〔《甲》〕飧泄大肠痛,巨虚、上廉主之。又,太冲主之。



<目录>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篇名>遗尿

属性:〔《大》〕治产后遗尿。取故燕巢中草烧灰,研细,酒调服五分。男子亦治。
又方 白矾(枯) 牡蛎( )
上等分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男女同治。
〔华〕病患卧,遗屎不觉者死。



<目录>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篇名>滞下

属性:〔丹〕痢初得时,一二日间,以利为法,有热先退热。后重者,当利气,木香、槟榔。腹痛,用温散药,
姜、桂之属。下血当凉血、和血,当归、桃仁之属。下痛,发热恶寒,身首俱痛,此为表证,宜微汗和解,用
苍术、川芎、陈皮、芍药、甘草,生姜三片煎。下痢身发热者,有外感,用小柴胡去参。下痢发热,久不止者,
属阴虚,用寒凉药,必兼升散药,并热药用。下痢初发热,必用大承气,下后看症用药。发热不恶寒,脉洪者,
宜大承气。若恶寒者,忌下。下痢腹痛后重,小水短,下积,此为里症,宜和中疏气,用陈皮、芍药、滑石、
枳壳、浓朴之类。
〔洁〕\x芍药汤\x 治下血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