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每服二钱,米饮调下。一服愈者是男,二服愈者是女。
〔《大》〕治妊娠素弱,频并下痢,腹痛羸瘦,面色痿黄,不进饮食。
浓朴(一两半) 白术 川芎 白芍药 熟地 当归 干姜 人参(各一两) 诃子(三钱)
甘草(一钱)
上 咀。每服四钱,姜三片,同煎。
又方 治妊娠下痢,腹痛,小便涩。
当归 黄 (各一两) 糯米(一合)
上细切,和匀水煎,分四服。
〔罗〕\x大宁散\x 治妊娠下痢,赤白灰色,泄泻疼痛垂死者。
黑豆(三十五粒) 粟壳(二两,半生半炒) 甘草(二两,半生半炒)
上为粗末,都作一服,生姜三片,同煎,食前服,神效。
〔《大》〕治妊娠挟热下痢,亦治男子常痢。
黄连 黄柏(各一升) 山栀仁(二十枚)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浸二时久,煮十沸,顿服。若呕,加陈皮一两半、姜三两。
\x黄连汤\x 治妊娠下痢,赤白脓血不止。
黄连(八分) 浓朴(制) 阿胶(炙) 当归 干姜(各六分) 艾叶 黄柏(各四分)
上为细末。空心米饮调下方寸匕,日三服。
\x浓朴散\x 治妊娠下痢,黄水不绝。
浓朴(姜炙,三两) 黄连(三两) 肉豆蔻(一枚,连皮用)
上为粗末,水煮顿服。
\x草果饮\x 治妊娠脏气本虚,脾胃少弱,脏腑虚滑,腹脐疼痛,日夜无度。
浓朴(姜制,二两) 肉豆蔻(一个,面裹煨)
上 咀。每服三钱,姜三片,同煎。
<目录>卷之二十三·脾胃部\滞下<篇名>产后痢属性:〔云〕\x救急散\x 治产后赤白痢,腹中绞痛。
芍药 阿胶 艾叶 熟地(各一两) 甘草 当归(各三两)
上 咀,水煎,分二服,空心饮。
〔《大》〕当归芍药散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痛,及疗产后血晕,崩中久痢。(方见妇人血崩门。)
〔杨〕疗妊娠血痢。用阿胶二两,以酒一升半,煮取一升,顿服。
〔《大》〕产后诸痢,煮薤白食之。又方,羊肾脂炒薤白,空心食之,甚佳。
〔《经》〕治产后、胎前痢疾。败龟甲一枚,米醋炙研为末,醋汤调下。(丹溪云∶龟甲大补阴,
治劳倦。)
〔丹〕妇人患堕胎后,膈满食少,痢不止,脉虚,左手尤甚。
滑石 白芍药(炒) 苍术(各五钱) 白术(二钱五分) 干姜(四钱) 茯苓(一钱) 诃子(二 钱,煨)
上为细末,调下保和丸四五十粒。
〔云〕产后血痢,脐腹疼痛,四物汤加槐花、黄连、御米壳等药。
\x黄连丸\x 治产后赤白痢,腹中搅痛不忍。
黄连(四两) 阿胶 蒲黄 栀子仁(各一两) 当归(二两半) 黄芩 黄柏(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米饮调下,日三、夜一。
〔仲〕产后下痢虚极,\x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x主之。(《脉经》作“热痢重下,新产虚极者”。)
白头翁 阿胶(各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 甘草(二两)
上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纳胶令消尽,分三服,温服。
妇人临产痢疾,山栀不拘多少,烧灰为细末。空心熟水调下一钱,甚者不过五服。
产后血痢,小便不通,脐腹疼痛。用生马齿苋捣汁二大合,煎一沸,下蜜一合,调顿服。
〔梅〕治产后血泄不禁,余血作痛兼块。桂心、干姜等分为末,空心酒调服方寸匕。
〔《大》〕疗产后痢,日五十行者。取木里蠹虫粪炒黄,急以水沃之,令稀稠得所,服之即瘥。
〔《圣》〕产后诸痢方。取苍耳叶捣汁半盏,日三四,温服。
<目录>卷之二十三·脾胃部<篇名>大便不通属性:〔垣〕津液耗而燥者,以辛润之。肾主五液,津液盛则大便如常。若饥饱劳役,损伤胃气,及食辛热浓味 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结燥。又有年老气虚,津液不足而结者,肾恶燥急,
食卒以润之是也。
\x润肠丸\x(并加减法) 治胃中伏火,大便闭涩,或干燥不通,全不思食,乃风结血秘,皆令闭塞,须润 燥和血疏风,则自然通矣。
羌活 归梢 大黄(煨。各半两) 麻仁 桃仁(泡,去皮尖。各一两)
上为末,除麻仁、桃仁另研如泥外,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白汤下。如病患 不小便,因大便不通而涩,其邪盛者,急加酒洗大黄以利之。如血燥者,加桃仁、酒洗大黄。如风结燥者,
加麻仁、大黄。如风涩者,加煨皂角仁、大黄、秦艽以利之。如脉涩觉身痒气涩者,加郁李仁、大黄以除 气躁。如寒阴之病,为寒结闭者,以《局方》中半硫丸,或加煎附子生姜汤,冰冷与之。其病虽阴寒之症,
当服阳药补之,若大便恒不甚通者,亦当十服中与一服利药,微通其大便,不令闭结,乃治之大法也。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