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颈结喉下四寸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针五分,留三呼,得气即泻,灸三壮。
右颈项中一穴。
人迎二穴,在颈大脉动应手挟结喉两旁一寸五分,仰而取之,以候五脏气,足阳明脉气所发。不可
灸,针入四分,针过深则杀人。
水突二穴,在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气舍二穴,在颈直人迎下天突陷中,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右颈项第二行六穴。
扶突二穴,在人迎后一寸五分,手阳明脉气所发。可灸三壮,针入三分。《针经》云∶在气舍后一寸五分。
天鼎二穴,在颈缺盆气舍后一寸半,直扶突曲颊下,手阳明脉气所发,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右颈项第三行四穴。
天窗二穴,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挟扶突后动脉应手陷中,手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右颈项第四行二穴。
天容二穴,在耳下曲颊后,手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一寸,可灸三壮。
右颈项第五行二穴。
天牖二穴,在颈筋间,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手少阳脉气所发。针入一寸,留七呼,
不宜补,亦不宜灸。
右颈项第六行二穴。
天柱二穴。(见正头部第二行。)
右颈项第七行二穴。
风府一穴。(见正头部中行。)
右项中央一穴。
会二穴,在肩前廉,去肩头三寸宛宛中,手少阳阳维之会。针入七分,留三呼,灸七壮。
肩 二穴,在肩端凸骨间陷宛宛中,举臂取之,手阳明跷脉之会。针入六分,留六呼,可灸七壮至二七壮。
若灸偏风,七七壮,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者,当灸不畏细也。
缺盆二穴,一名天盖,在肩上横骨陷中。针入三分,不宜太深,使人逆息,可灸三壮。
右肩前廉六穴, 会极外,肩 次之,缺盆极里。
肩 二穴,在肩端 上陷中,针举臂取之。针七分,可灸三壮。
巨骨二穴,在肩尖端上行两叉骨罅间陷中,手阳明阳跷之会。针入一寸半,可灸三壮。
肩井二穴,在肩上陷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之,当中指下陷中,手足少阳阳维之会。针入五分,
灸七壮。
秉风二穴,在肩上小 骨后,举臂有空处,手太阳阳明手足少阳之会。针入五分,可灸五壮。
天 二穴,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际陷中央,手少阳阳维之会。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右肩上廉自肩 至此十穴。肩 极外,巨骨次之,肩井又次之,秉风又次之,天 极在里。
俞二穴,在肩 后大骨下髀上廉陷中,手足太阳阳维阳跷之会,举臂取之。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肩贞二穴,在肩曲胛上两骨解间,肩 后陷中。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天宗二穴,在秉风后大骨下陷中,手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五分,留六呼,可灸五壮。
曲垣二穴,在肩中央曲髀陷中,按之应手痛。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肩外 ,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针入六分,可灸三壮。
肩中 ,在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中。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右肩后廉十二穴, 、肩贞极外,天宗、曲垣次之,外 、中 极里。
渊腋二穴,在腋下三寸宛宛中,举臂取之。刺入三分,不宜灸,灸之不幸,令人生肿蚀马疡。内溃者死,
寒热者生,马疡可治。
大包二穴,在渊腋下三寸,脾之大络布胸胁中,出九肋间。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辄筋二穴,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着胁,足少阳脉气所发。针入六分,可灸三壮。
天池二穴,在乳后一寸,腋下三寸,着胁直腋撅肋间,手厥阴足少阳脉之会。针入三分,灸三壮。
右侧腋八穴。
大椎一穴,在项后第一椎下陷中,手足三阳督脉之会。针入五分,留三呼,泻五吸。若灸以年为壮。
陶道一穴,在大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足太阳之会。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身柱一穴,在第三椎节骨下,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针入五分,灸七壮。
神道一穴,在第五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针入五分,留五呼,可灸三壮。
灵台一穴,在第六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疗病法出《素问》。
至阳一穴,在第七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筋缩一穴,在第九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脊中一穴,一名神宗,在第十一椎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针入五分,不可灸。
悬枢一穴,在第十三椎节下间,伏而取之。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命门一穴,在第十四椎节下间,伏而取之。针入五分,灸三壮。
右背部中行,自项中央直脊至命门穴,与脐相对十穴。命门与脐相对,若取可正身立,用一
杖自地量至脐,截断,却移向后量脊,杖头截处是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