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至教论》曰∶“三阳
独至者,是三阳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下为漏病。”《经脉篇》曰∶“膀胱,足太
阳也,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脉要精微论》曰∶“来疾去徐,上实下虚,
为厥巅疾。”《风论》曰∶“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又曰∶“新沐中风,则为首风
。”又曰∶“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奇病论》曰∶“人有病头痛,以数步不已,当
有所犯,内至脑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厥病论》
曰∶“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不治。”



<目录>卷二\运气易知

<篇名>头痛诗

属性:头痛逍遥(散)芎芷良,血虚(当归)补血(汤)入茸尝(血虚头痛,诸药不效者,用当归补血汤加鹿
茸治之,以鹿茸生于头为同气也。)肾经亏损左归饮,真痛吴萸(汤)挽绝阳(可救十中之一、二。



<目录>卷二\运气易知

<篇名>续论

属性:(此证百药不效者,时医只守方书相沿之说,及时下常用之方,必不能救此大病。今录高
士宗石破天惊之说,壮同志之胆,而为破釜沉舟之计。
头痛之证有三∶一,太阳头痛;一,少阳头痛;一,厥阴头痛。太阳之脉,上额交巅络
脑,而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太阳头痛,寒痛也。少阳之脉,上抵头角,而少阳之上,相火
主之,少阳头痛,火痛也。厥阴之脉,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而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厥阴
头痛,风痛也。头痛虽有寒、火、风三者之异,尤当观其微剧,察其阴阳。身有他病而兼头
痛,痛之微者也。独患头痛,其痛欲死,痛之剧者也。凡阴血虚而阳热盛,则痛微;若阳气
虚而阴寒盛,则痛剧。风火头痛,有余则清散之,不足则滋补之。阴寒头痛乃阴盛阳虚,所
谓阳虚头痛者是也,非桂附参 不能治之。世遇头痛之证,便谓外受风寒,即与发散。发散
不愈,渐加寒凉,非芎、防、荆、羌即芩、连、栀、膏,风火头痛而遇此不致伤身,若阳虚
头痛而遇,必致此殒命矣。可不慎哉!
世有三阴无头痛之说,岂知阳虚头痛,纯属阴寒,阳几绝灭,病此者十无一生。所以然
者,一如日不丽天,下沉于海,万方崩陷也。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火之
阳日也,地有四海,人亦有四海,头为髓海,胸为气海,胃为谷海,胞中为血海。在天之日
,昼行于天,夜行于海,在人之日,既行于天,亦行于海。自头项至尾闾,如日之行乎天也
,自血海至髓海,如日之行于海也。今阳虚头痛,乃阴寒蔽日,逆于髓海,不能上巅至项,
以行于背,反从阳入阴,以行于腹,是以头痛不已则心烦,心烦者,阳光逆于气海也。心烦
不已则呕吐,呕吐者,阳光逆于谷海也,呕吐不已则神昏,神昏者,阳光逆于血海也。头痛
至神昏,则入阴之尽,如日沉海底矣。此症治之得法,百中仅能救其二、三,而浅学之医,
妄投汤药,至治之不效。有云肝风入脑者,有云客气犯脑者,有云真头痛者,其言如是,而
散风散寒之药,终以不免。岂知散之之法。非所以治之,适所以害之旨哉。《灵柩・四海论
》云∶“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者利,不知调者害。”其即日逆于海之头痛,而医者倒
行逆施,不善治而致死之谓欤。
愚按∶高士宗此论,发前人所未发,但恨有论无方,所云“非桂附参 不能治之”。肤
浅之语,不足尚也。余拟白通汤,倍加附子为的剂。盖阳气起于下焦,妙在重用附子之辛热
,在下以启之,干姜从中以接之,葱白自上以通之,可以救十中之一。
眩晕者,眩冒而旋转不定也。《至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此言实证
也,宜以二陈汤加防风、玉竹、川芎、天麻、白术、钩藤主之。属痰饮者,倍半夏,再倍加泽
泻。火盛者加黄芩、元参。《卫气篇》曰∶“上虚则眩。”此言虚证也,宜加参、 ,虚甚
者加附子。《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此
言病在上,而根起于下,宜加肉苁蓉、附子、巴戟天。如大虚诸药不效者,宜鹿茸一两,酒
煎,入麝香一厘服之,此即《经脉篇》所谓∶“督脉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之义也。”此
外,又有火亢眩晕不可当者,大黄酒炒三遍,研末,茶清调下。此证与头痛,不专为表病,
以头为诸阳之会,阳主外,故列于表证。
(经解)《脉要精微论》曰∶“浮而散者为 仆。”盖 与瞬同。项藉传云∶“ 目
视之。
”谓目动使之也。仰面曰僵,覆面曰仆,即风虚眩晕卒倒是也。《口开篇》曰∶上气不足,
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