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28-医学入门-第57页

心;
长大则为癫狂痫疾,乃痰热迷于肝心所致。
长缓微邪犯下体,
与人迎相应,则微邪自愈;与气口相应,则脏气平治。
寸长足胫痛相侵。
经曰∶长而缓者、病在下。又云∶寸口中手长者,足胫痛。
芤主血瘀不流通,
芤与人迎相应,则邪壅吐衄;与气口相应,则荣虚妄行而为瘀滞。
热入小肠淋沥脓;
心主血则不受邪,故热入小肠,淋沥脓血疼痛。
崩漏衄吐随所主,
寸芤则为衄血吐血,关芤则为便血,尺芤则下虚有瘀,崩漏尿血。
芤紧或数肠内痈。
芤紧或挟洪数者,主荣脉留滞于肠胃之间。多见关部,致生血痈。
微主中寒气血虚,
微与气口相应,则阳虚脱泄。仲景云∶脉萦萦如蛛丝细者,阳气衰也。
为衄为崩为急拘;
衄血,崩漏,四肢拘急。
微浮呕逆分内外,
内伤则为阳虚,外感则为风暑。
微沉自利汗有无;
微沉,阴气已亏,脏寒下利作泄,或虚汗不止,或亡阳无汗。
微弱少气面无色,男精女带共焦枯;
微弱为少气,主男子失精溺血,女子崩中漏下,致面色焦枯。
微涩亡血增寒热,曾经汗下医之辜。
脉微而涩者,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所以然者,医发其汗,令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阳微恶寒,
阴弱发热,理也。久则夏月恶寒,冬月恶热。盖夏月阳气在外,胃中虚冷,阳气内微,故反恶寒。冬月阳气在 内,胃中烦热,阴气内弱,故反恶热。昼寒夜热,亦此义也。
细为寒湿为胀泄,
细与人迎相应,则诸经中湿,湿则胀满,湿多成泄。
细滑僵仆兼呕热;
细而滑,为僵仆,为呕吐,为发热。
细紧 瘕积聚萦,或为刺痛为痿蹶;
细而紧,为 瘕积聚,为病在内,为刺痛,为身痛痿蹶。叔和云∶胫酸髓冷是也。
内伤得之心神劳,
忧思过度也。
五脏凝涎损气血;
与气口相应,则五脏凝涎,气血俱虚。
惟有冬季为时脉,不疗自痊王氏诀。
冬脉宜沉细而滑,故叔和云∶如逢冬季经霜月,不疗其 必自痊。
濡为亡血为冷痹,
濡为亡血,为冷痹。仲景云∶脉来绵绵,如泻漆之绝,前大后小者,亡其血也。痹亦有因寒湿散漫而 脉濡者,必与人迎应也。
虚汗不止又乏气,
濡为自汗,为气弱。
蒸热飧泄下体重,
濡与气口相应,则飧泄脚弱,骨蒸潮热。
濡弱内热外又寒,其人小便必不利。
濡而弱,内热外冷,自汗小便难。
弱主阳虚胫体酸,
弱乃六极之脉,与人迎相应,则风湿缓纵;与气口相应,则筋绝痿弛。
客风冷气巧相钻;
关上得之主挟风热,关后得之主挟冷气。诀云∶弱主气居于表,产后客风面肿。又云∶只为风邪与气连。
阴弱血虚筋急痛,
尺属阴,主血虚,不能润筋,故筋急能。
阳弱气喘行步难;
寸属阳,主气虚作喘,行步无力。
虚汗泄精成痼冷,少壮得之不等闲。
老年人得弱脉则顺,少壮人得弱脉则逆。
虚则为虚为伤暑,
与人迎相应∶则经络伤暑;与气口相应,则荣卫虚损。
脚弱喘促食不消;
虚为脚弱,为喘促,为食不消。
恍惚惊风皆所主,虚烦多汗亦同条;
虚主心中恍惚,小儿惊风,虚烦自汗。
虚大劳役损元气,
虚而大,为劳役损气。
虚涩房劳肾水焦。
虚而涩,为房劳损精。
革乃虚寒相搏成,崩漏半产亡血精;
仲景云∶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曰革。女人半产崩漏,男子亡 血失精。
更是中风兼感湿,为满为急异常情。
与人迎相应,则中风暑湿;与气口相应,则半产脱精。
动脉多见关部中,
仲景曰∶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脉也。
或惊或痛来相攻;
与人迎相应,则寒疼冷痛;与气口相应,则心惊胆寒。
四肢拘挛多疼痛,虚劳血痢与崩中;
动为拘挛,动主体虚劳,崩中血痢。
阳动汗出阴发热,形冷恶寒阳不通;
仲景曰∶阴阳相搏名曰动。言阴阳相搏则虚阳动,为阳虚,故汗出。阴动为阴虚,故发热。如不汗出发 热,而反形冷恶寒者,阳气不通,而致身冷恶寒也。
若见转豆如麻促,此是肺枯胃亦亡。
散脉不聚命将崩,到此无由得再生;
与人迎相应,则淫邪脱泄;与气口相应,则精血败耗。
五脏气散利不禁,六腑气散四肢青。
手足寒,上气。
伏因邪闭成霍乱,
与人迎相应,则寒暑湿邪固闭,而成霍乱。
积疝溏泄贯脓窠;
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