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弱阴痛溺如挽;
滑弱则阴中痛,小便亦然。
滑散瘫痪不仁症,
痰多气血少也。
滑实胃热非廉纤。
滑实为胃热,带数则为结热。非廉纤者,言热重也。
涩为不足伤精血,
与气口相应,则精竭血枯。
为厥为痢为恶寒;
涩为四肢逆冷,为下痢,为恶寒。涩细则大寒。
或为无汗为心痛,
涩为无汗,为心痛。
涩芤瘀血结成团;
涩芤为衄血,或为失血。
涩紧为痹因寒湿,
涩而紧为痹,为寒湿,为中雾露。
涩沉之病亦一般;
涩沉亦为寒湿,与人迎相应,则风湿寒痹。
妇人有孕胎中痛,无孕还须败血成。
大为病进脉之贼,
经曰∶脉来浑浑革革如涌泉者,病进而危。昔人以秋潮之汹涌者,状其大也。要之即非时而见洪大脉也。
浮大表病沉里厄∶ 经曰∶大则病进。浮大表病,沉大里病。浮大昼加昼死,沉大夜加夜死。
前大后小头痛眩,前小后大胸满塞;
《难》曰∶前大后小,头痛目眩;前小后大,胸满短气。前谓寸,后谓尺。
气愈盛兮血愈虚,
大为血虚而气盛。
必缓而大为正脉。
中缓而大者为正脉。
缓为正复脉之本,
缓为胃气将复,为病退。
非时得之气血虚;
非土旺之时单见缓脉,则气血虽和,而投虚身必倦怠。
在上项强下脚弱,
寸缓项强,尺缓脚弱。
沉缓眩晕浮痹肤;
沉缓为虚,故眩晕;浮缓风寒,故麻痹。
带滑为热紧为痛,
缓滑为热中,缓紧为脾疼。与人迎相应,则风热入脏;与气口相应,则怒极伤筋。
缓迟虚冷咽难哺;
缓迟为虚寒相搏,食冷则咽痛;
缓弱吞酸食不下,
缓者,胃气有余;弱者,阳气不足。胃欲消化而阳气不运,故噫而吞酸,食卒不下,填于胸膈也。
左尺单见命将殂。
左尺肾部,单见缓脉,全无沉滑,为土盛水亏,不治。
以上八脉,《内经》谓之八要。盖浮沉二脉以别其表里,迟数二脉以别其寒热,滑涩二脉以察气血虚实,
大缓二脉以察病之安危。苟能得其要领,杂脉可以类推。
洪为胀痛为热烦,
为胀满,为头痛及遍身疼痛,为热,为烦,大便不通。
洪实为癫洪大祟;
洪实者癫,洪大者祟。
洪紧痈疽喘急粗,
洪紧与气口相应,则气攻百脉,为痈疽,为喘急,亦为胀。
洪浮阳邪症来见。
洪浮与人迎相应,则寒壅诸阳,外见阳症,大小便秘。
实为伏热咳且吐,
实与人迎应,则风寒贯经,郁热在内,熏 蒸脾胃不食,气喘作咳,或时呕吐。
实涩气塞痢且坠;
实涩与气口相应,则气血壅滞,为三焦痞塞,食积湿热成痢,里急后坠。
实紧作泄胃家寒,或时腰痛亦难住。
实紧为阴不胜阳,为胃寒,为大便不禁,为腰痛。
弦为血弱有劳伤,
弦乃肝部本脉,见于他部,则为血虚。主盗汗,手足酸疼,皮毛枯槁。
中虚且寒停饮浆;
弦与气口相应,则饮水停积,令人中虚寒。
胸胁疼痛体拘急,
与人迎相应,则风走注痛,甚者四肢拘急,冷痹。
疟疾寒热善惊惶;
为疟为惊。
弦紧恶寒疝癖病,
经络中有寒故也。
上下左右积弦长;
弦而长,为上下左右有积。
弦钩胁下痛如刺,
弦而钩,为胁下刺痛。
双弦急痛转难当。
双弦为胁下急痛,乃无水以缓之也。
紧则为寒为疼痛,
与人迎相应,则经络伤寒;与气口相应,则脏腑作痛。
为咳为喘为满胸;人迎紧盛伤寒症,
人迎紧盛,为伤寒。
气口紧盛食冲冲;
气口紧盛,为伤饮食。
紧沉必知痛在腹,恐成冷气与痫风;紧数寒热相来往,
紧而数,为寒热往来。
紧滑宿食吐蛔虫;
紧滑为蛔动,为宿食吐逆。
紧急遁尸乱血脉,
紧而急,为遁尸。
单紧而浮肺水攻;
浮紧为肺经有水。
浮沉俱紧中雾露,头项强急溺妄通。
浮紧,或寸紧,则雾露中于上焦。见太阳症发热,头项强痛,腰挛胫酸。沉紧,或尺紧,则雾露中于 下焦。见少阴症足冷,便溺妄出,为难治。若浮沉俱紧,三焦俱中其邪,脐痛,手足冷者死;手足温,自吐利 者生。
长为阳毒入脏深,热闭阳明烦莫禁;坐卧不安身壮热,
长脉来去不绝,见于左关人迎之位,感于阳邪热毒,在心肝二经。传之下焦,其热壅闭,乃阳淫热痰,
主浑身壮热,坐卧不安。表证多则微汗,里证多则下之。又,尺寸俱长者,阳明本脉也。
长大癫痫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