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28-医学入门-第13页

抚吴中宾礼之,议论侃侃不屈。
其医大概以保护元气为主,处剂多用参、术,而每着奇效。能预刻年月日决人生死,往往奇中。尝叹世言东垣、
丹溪,医中王道,信然,以其效迟也,然善用数着奇效。
\x钱瑛\x 字良玉,世传颅囟医。宣德中入太医院。宁阳侯孙生九月,惊悸频啼而汗,百方莫效。公命坐儿于 地,使掬水为戏,惊啼顿止。人问之,曰∶时当季春,儿丰衣帷处,不离怀抱,其热郁安所泄耶?使之近水则 火邪杀,得土气则脏平,故不药而愈,吴下小儿医善钱氏云。
\x刘遵道\x 国朝草窗先生族弟。有渔人误吞钓钩,公令溶蜡为丸,以线灌下,钩锐入蜡,即曳而出。
\x吴杰\x 字士奇,国朝武进人,自号 谷。谷者,谷神也。世医荐入御药局,与唐荆川相善。
\x殷傅\x 字朝相,号壶仙,国朝瓜州人。治伤寒误服热药将死,舌黑不硬,两颊肿而咽尚通,公曰∶舌不硬,
咽尚通,太阴、少阴经尚未绝。乃与大剂,一饮汗出,二饮热去,三饮病已。治淋沥忽变口噤厥逆,他医以为 风,公诊尺脉沉大,知病属下焦,投以八正散而愈。
\x汗忱\x 字益敬,号孚庵,国朝歙人。因体弱与母病习医,着《折肱录》。
\x倪维德\x 字仲贤,号敕山,国朝三吴名医,宋和州防御使昌嗣之后。其家世业《坟》,《典》、《丘》、
《索》。着《医说》及《原机启微》。公尤以急济为务。治小儿八岁忽得昏惫疾,数日方苏, 戆如木偶 人,寒暑饥饱皆不知,尝食土炭至口,不得出音,用疏风助脾之剂,数服而愈。盖脾藏智意,挟风则不知人 事矣。
\x吕复\x 国朝四明人,深于医道。有因大醉甚大吐,熟睡至次早,眼中视物皆倒植,诊其脉左关浮促,复用 藜芦、瓜蒂,平旦吐之,视物如常。盖伤酒吐时,上焦反复,致到其胆腑,故视物皆倒,法当复吐,以正其胆。
\x胡重礼\x 真州人,国朝初以医名世。
\x沈绎\x 字诚庄,吴郡人,好学笃行。洪武中肃王嗜乳酪获疾,饮浓茶数碗,荡涤膈中而愈。王神之,奏授本 府良医。
\x何彦征\x 讳渊,字以行,镇江丹徒人,家世医。永乐中,以名医征隶太医院院使。
\x黄HT \x 字梦祥,号熙春,存礼之子。业儒精医。正统初,征为太医院太医,其术愈精。
\x陆彦功\x 国朝歙人。世医,至公尤精。征太医不拜,晚年编《伤寒类症便览》十卷。
\x陶华\x 字尚文,号节庵,余杭名医,幼读儒书,帝通百氏,着《伤寒琐言》,大行于世。正统间被征,
引疾归,时论高之。
\x邹福\x 字鲁济,国朝瓯宁人。善察脉,着《经验良方》。仲子逊亦传其业,有司荐为医官,不就。
\x熊宗立\x 号道轩,国朝建阳人。从刘剡学,兼通阴阳医卜之术。注解《难经》、《脉诀》,撰《药性赋 补遗》,集《妇人良方》。
\x王时勉\x 善观色察脉,能预言人病。
\x张至和\x 精医,二人俱国朝吴郡人。
\x刘毓\x 字德美,号益斋,国朝金陵人,徙苏之长洲。业儒既成,不忍违养,乃学医,荐为太医,善学丹 溪者也。
\x汪渭\x 字以望、号古朴,国朝祁门临清之朴墅人,出唐越国公之后。世医,至先生益精,尝曰∶东垣主于 升阳补气,丹溪主于滋阴降火,若阴虚阳亢,当合东垣、丹溪两法治之。
\x刘全备\x 字克用,国朝柯城人。注《编注病机》、《编注药性》。
\x虞抟\x 字天民、号恒德老人,正德花溪人。着《医学正传》、《医学权舆》、《医学集成》。
\x方广\x 字约之,号古庵,嘉靖休宁人。读儒之暇,留意医经,为名医。善用丹溪法,着《丹溪心法附余》、
《药性书》、《伤寒书》。
\x薛己\x 字新甫,号立斋,吴郡人,家世明医,至公尽会诸家之法。嘉靖时,官南京太医院院使。着《外科 枢要》。
\x程伊芳\x 字宗衡,新安人,国朝淮府良医。纂《医林史传》、《外传》、《拾遗》。
<目录>卷首\集例<篇名>历代医学姓氏属性:以医为业,世代相承者也。
\x楼护\x 字君卿,西汉人。少随父为医,游五侯家,咸得其欢心,后以经学为京兆令。
\x徐秋夫\x 南宋徐熙之子,为射阳令,医术尤精,曾针鬼腰。
\x徐道度\x 秋夫长子,以医官兰陵太守。
\x徐叔向\x 秋夫次子,亦精医。
\x徐謇\x 字成伯,道度次子,后魏丹阳人,家本东莞。善医药,以医官至光禄大夫,赠东将军齐州刺史,
谥曰靖。
\x徐践\x 字景升,袭爵建兴太守,亦精医。
\x徐雄\x 德医徐文伯之子,传父术尤精。
\x徐之范\x 儒医徐之才之弟,以医官太常寺卿。
\x徐敏齐\x 之范之子。攻医,博览多艺,隋赠朝散大夫。
\x褚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