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25-医学从众录-第25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一两) 香附(童便浸,炒,二两)为末,
食后清茶调服二两,日三服,妇人产后,黑豆淋酒服,轻者三服,重者五七服效。一本无 香附,有细辛五钱。

清空膏
治头风湿热上盛,遇风即发。

羌活 黄芩(各一钱,酒炒) 甘草(炙,七分) 防风(一钱) 黄连(五分,酒炒) 柴胡(四分) 川 芎(三分)
水煎,入清茶一匙服。

玉液汤
(《济生》)

治眉棱骨痛。
半夏(六钱,汤泡七次,切片,作一服) 生姜(十片)
水煎,去渣。纳沉香末少许服。

玉女煎
(《景岳》)

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大,头痛,牙疼,失血等症。
生石膏(三五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麦冬(二钱) 知母 牛膝(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玉真丸
(《本事》)

治肾气不足,气逆上行,头痛不可忍,调之肾厥。其脉举之则弦,按之石坚。
硫黄(二两) 石膏( ) 半夏(汤洗) 硝石(各一钱五分)
为末,生姜汁糊丸,如梧子大,阴干。每服二十丸。或姜汤或米饮下,更灸关元穴百壮。

补中益气汤
(方见《时方》)


当归补血汤
(方见《时方》)

治血虚头痛。
按∶加鹿茸三钱,沙参五钱,黄酒半杯煎,更效。
又方,只用当归二两,黄酒四杯,煎一杯半,分两服效。

加味左归饮
(方见《时方》)

治肾虚头痛如神,此余乡前辈胡先生新定方也。

清震汤
(《保命》)

治雷头风,头面疙瘩,憎寒拘急发热,状如伤寒。疙瘩宜刺出血。
升麻(二钱) 苍术(四钱) 荷叶(一个)
水煎,食后服。

头风摩散
(方见《金匮》)

治大寒犯脑头痛。

止痛太阳丹
(《奇效》)

天南星 川芎(等分)
为末,同莲须、葱白作饼,贴太阳痛处。

秘方贴头痛风热病大黄
朴硝(等分)

为末,用井底泥捏饼,贴两太阳穴。

气攻头痛方
(《奇效》)

蓖麻子、乳香各等分,捣成饼,贴太阳穴。如痛止,急于顶上解开头发出气,即去药。

透顶散
(《本事》)

治偏正头风,远年近日皆效。并治鼻塞,不闻香臭。
细辛(三茎) 瓜蒂(七枚) 丁香(七粒) 粳米(七粒,一作赤小豆) 龙脑(半分) 麝香(一分)
研末。置小口罐中,紧塞罐口,令患人口含清水,随左右,搐一豆大于鼻中,良久涎出,即安。不愈,三日后再搐。
按∶此本《金匮》纳药鼻中取黄涎之法。酒客多湿头重者宜之。
又法治偏正头风,以生莱菔捣汁,令患者仰卧,以汁灌鼻中。左痛灌右,右痛灌左,左右俱痛,俱灌之。
又头风有偏正之殊,其病皆在少阳阳明之络,以毫针刺痛处数穴,立效。
张石顽云∶外用法不若蒸法最效,方用川芎半两,晚蚕砂二两,僵蚕如患年岁之数。以 水五碗,煎至三碗,就砂锅中以浓纸糊满,中间开钱大一孔,取药气熏蒸痛处,每日一次。虽 年久者,三五次永不再发。
平时置新鲜木瓜于枕边,取香气透达,引散肝风,亦良法也。
【目录】卷四\头痛【篇名】简易方属性:头风脑中空痛,用川芎、当归各三钱,共研末,黄牛脑一个和匀。分三次,热酒送下。
尽醉卧,醒即愈。
头风诸药不效,用大附子一只切片,同绿豆一升。(今用二盏。)煮熟,去附子,但服绿豆及汁,即愈。

生姜贴法
(《种福堂》)

治太阳风寒头痛,及半边头痛。
生姜三片,将桑皮纸包好,水湿,入灰中煨热,乘热将印堂、两太阳各贴一片,以带缠之,立愈。

桂麝太阳膏
(《种福堂》)

治风寒半边头痛。
肉桂心(一分) 麝香(二厘) 人言(一厘) 细辛 辛夷(各五厘) 胡椒(十粒)
共为末,用枣肉捣丸,如豌豆大一粒,放膏中心,贴准太阳穴内,一日见效。如壮年火 盛者,愈后服黄芩、大黄泻火,则痛自愈。

白芷细辛吹鼻散
(《种福堂》)

治半边头痛。
白芷 细辛 石膏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上各味等,为研细末。吹入鼻中,左痛吹右,右痛吹左。
【目录】卷五【篇名】膈症反胃属性:膈者,阻隔不通,不能纳谷之谓也。又谓之隔言,病在胸膈之间也。上焦出胃上口主纳 ,中焦并胃中主腐化,下焦别回肠主济泌。此症三焦失职,百无一生。丹溪指为胃脘干枯 ,以四物汤入牛羊乳、竹沥、韭汁之类主之;薛氏指为怫郁伤肝,肝木克土,以左金丸、逍遥 散、六君子汤、归脾汤、六味丸、八味丸之类,随症间服;易思兰本此法以治气膈,晨吞八 味丸百粒,暮服畅卫汤,开导其上,滋补其下,多效;赵氏以此病多得之五旬以上,肾水既